【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為發展美國本土的芯片製造業,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等措施向芯片製造商施壓,迫使這些企業在美國建廠。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甚至提出與台芯片製造“五五分”構想,尋求讓中國台灣地區將一半的芯片產能轉移到美國。
面對美國政府的無理要求,台灣當局難得硬氣了一回。據台灣“中時新聞網”10月1日報道,負責對美談判的台“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台當局不會作出芯片製造“五五分”的承諾,也不會答應這樣的要求。
鄭麗君帶領的團隊已結束與美國政府的新一輪貿易談判,她在1日返台後表示,“五五分”構想是美方的想法,台方談判團隊從來沒有作出過這一承諾,這也與台美雙方正在磋商中的供應鏈合作投資方向不同,台當局將審慎以對。
鄭麗君稱:“這一次我們沒有討論這項議題,我們也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請大家放心。”

台積電總部 視覺中國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9月27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是將芯片製造業務大幅轉移到美國本土,以便自主生產芯片。他宣稱,自己接手商務部長一職時,美國僅2%的芯片是自製的,而他設定的目標是在離任時達到40%。
盧特尼克拋出所謂與台芯片製造“五五分”的構想,即美國生產一半芯片,台灣地區生產一半芯片。他聲稱,這樣一來,美國仍在根本上依賴台灣,“因為沒了那另一半我們活不了”,但如果美國掌握一半芯片,“就有能力做必要的事”。
他透露,這就是美國的想法,與台灣當局對話時也明確表示,讓美國達到50%芯片自製對台灣來說至關重要。他還稱,當前台灣地區的芯片產量佔全球的95%,“五五分”需要大量溝通,但這是美國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這些言論立即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盧特尼克的要求相當於讓台積電搬到美國,但台灣不可能把台積電拱手讓出,這是島內的共識。他指出,台灣地區與美國的經貿關係非常密切,但不可能無止境地“跪美”。
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許宇甄批評稱,這根本不是什麼所謂“貿易協議”,而是對台灣的壓榨與掠奪。許宇甄稱,台灣若繼續被動接受,等於承認自己只是美國的“棋子”,台當局應該立即向民眾交代,對美談判的底線在哪裡。
早在美國前總統拜登執政時期,台積電便開啟了赴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建廠的進程,但進展並不順利。今年1月,台積電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提到了該公司在亞利桑那州建廠的三點困難:一是美國基礎建設能力不足,二是當地法律上與行政速度上有欠缺,三是存在勞動薪資難題這類工會難題。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直言,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不完整,生產成本高,美國要推動半導體在本地製造,不可能成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美國對半導體行業施加的壓力,已經在台灣地區引發擔憂,許多島內民眾認為美國正在利用政治壓力,剝奪台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
芯片專家指出,台積電在芯片製造領域的成功,部分歸功於產業鏈中企業的高度集中,從硅晶圓供應商、設備製造商到服務提供商一應俱全。這種完整且高效運作的供應鏈生態系統,對芯片生產至關重要。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對CNN表示:“對美國進行大量投資和產能轉移,將不可避免地削弱台灣地區的生態系統,破壞供應鏈完整性。”
台灣當局能否頂住美國的壓力仍有待觀察,台當局此前已在農產品等領域對美國作出讓步,遭到島內輿論抨擊。
“中時新聞網”1日發表社論稱,對美談判必須確保台灣產業利益,不能靠“賣台”來應和美方。芯片製造是關乎台灣地區經濟命脈的重要議題,台當局需要保持強硬,而不是用降低關稅的小利小惠糊弄島內民眾,“用芯片換取降低關稅,等於是拿黃金換樹恭弘=叶 恭弘。”
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此前表示,台灣業界對美國可能削弱台灣的產業優勢憂心忡忡,是因為有太多前車之鑒。民進黨當局為自身私利,任由美國予取予求,一味卑躬屈膝,甚至為虎作倀,無底線出賣台灣,傷害的是廣大台灣企業和民眾的利益福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