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神秘訂單蹊蹺終止 挑戰信息披露合規底線

登錄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南方都市報

  趕在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海南華鐵(603300.SH)公告終止其全資子公司與杭州×公司簽訂的36.9億元算力服務協議。要知道,早在今年3月這個大單被公告后,該公司股價連續走出三個漲停。而現在這一大單被取消,節后若干跌停很可能難以避免。好笑的是,大單“喜報”出來的同月,就曾有投資者在互動平台上詢問公司算力訂單隨後被取消的傳聞是否屬實,公司明確否認並指責這是“市場謠言”。時隔半年後,公司卻正式公告確認當初的“謠言”成真,這種前後矛盾的信息披露令人錯愕。

  這種“先否認后承認”的信息披露模式並非海南華鐵第一次玩。2021年,該公司(那時還叫華鐵應急)就曾因礦機採購信息披露不及時而受到上交所通報批評。此次故態復萌再次引發監管部門快速反應,上交所於9月30日當晚即向公司下發監管工作函,就重大合同終止相關事項明確監管要求,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與其“董、監、高”。

  實際上,海南華鐵一直以來的主業與算力並不相關。至於是否真的存在杭州×公司這家公司,市場上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該公司在成功“蹭上”算力熱點之後,股價獲得短期提振。當初的公告預計合同平均每年會為公司帶來約7億元營業收入,將顯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這顯然過於樂觀地估計了自身在全新領域的能力儲備與市場接納度,對背後的風險卻輕描淡寫——僅提到“算力合同對應的設備尚未採購”,可能面臨“採購難度加大或供應商無法持續穩定供貨的風險”。該公司解釋終止合同的原因是“市場環境及供需情況已較簽署時發生較大變化”且“未收到任何採購訂單”,這一解釋近乎黑色幽默。

  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算力需求呈現爆髮式增長,“算力即生產力”的理念被廣泛接受。在此背景下,不少企業布局算力領域,導致當前算力市場充斥概念炒作。從行業整體看,算力市場又確實存在結構性供需失衡的風險。一方面,各地政府紛紛上馬算力中心項目,企業也爭相布局算力租賃業務,導致供給短期內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真實的算力需求卻受到技術發展、商業模式、政策環境等多重因素制約,未必能匹配供給的增速。

  此外,算力產業的商業模式也面臨考驗。與傳統的設備租賃業務不同,算力服務對企業的技術能力、運維水平、資金實力都有更高要求。雖然海南華鐵曾表示會採購芯片、服務器等算力設備,搭建智算中心,為AI大模型、自動駕駛、遊戲傳媒等領域客戶提供智能算力租賃服務,但顯然這不是該公司可以一廂情願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還有上市公司如何把握信息披露的邊界與節奏。一方面,企業需要保持一定的戰略靈活性,不宜過早披露尚未成熟的項目細節;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商業機密”為借口隱瞞可能對股價產生重大影響的信息。海南華鐵在算力合同事件中似乎未能找到這一平衡點。在監管及時介入之後,其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與真實性問題相信很快會有個說法,一旦被監管部門認定之前公告內容造假或受公開譴責,投資者可以“組團”向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人索賠。

  想炒股,先開戶!選東方財富證券,行情交易一個APP搞定>>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財經APP

推薦閱讀: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