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10月2日訊(記者 封其娟)寒武紀上市以來完成兩輪定增,前後呈現 “一慢一快、一冷一熱” 的鮮明對比:首輪定增歷時9個月,募資總額從26.5億元一降再降至16.72億元;最新一輪定增歷時不足4個月。更是打破常規,出現機構溢價搶籌的火熱場景。
據國慶節前夕公告,寒武紀新一輪定增以每股 1195.02元的價格發行了333.49萬股,總募資39.85億元,13家機構最終獲配股份。以最新收盤價1325元計算,獲配機構已實現浮盈10.88%。公告指出,發行價格與發行底價的比率為110.51%,這10.51%的溢價率打破了定增市場上常見的“折價拿股”慣例,也在印證着此輪定增的搶手程度。

據公開數據,寒武紀此次1195.02元的發行價格,已遠超邁為股份此前創下645元的A股定增發行價最高紀錄。
即使是“溢價拿股”,上述13家機構,也是從156名投資者的同台角逐中拿到配售額度。配售結果显示,8家公募、2家券商以及券商資管、保險資管、外資機構各1家,分別獲配211.32萬股、32.22萬股、18.41萬股、35.15萬股、36.4萬股,各自投入22.66億元、3.85億元、2.2億元、4.2億元、4.35億元,在新一輪定增募資總額中分別佔比56.86%、9.66%、5.52%、10.54%、10.91%。
公募基金本輪定增的認購主力,獲配比例超五成。同時,廣發基金以30.31%的獲配佔比成為此輪定增最大單一認購方,也是唯一獲配金額超10億元的投資者。
無論是定增快速落地、機構溢價搶籌、重倉基金持續加碼,無不體現着機構投資者更關注寒武紀長期價值的兌現,而非短期價差的套利。
寒武紀定增獲機構溢價搶籌,公募獲配超五成
在寒武紀本輪定增中,8家公募合計獲配211.32萬股,總投入22.66億元,拿下超五成募資佔比。具體來看,廣發基金、匯添富、諾德基金、博時基金、國投瑞銀、嘉實基金、華商基金、易方達分別投入12.08億元、3.54億元、2.79億元、1.58億元、1.37億元、1.31億元、1.3億元、1.28億元,依次獲配101.09萬股、29.66萬股、23.32萬股、13.22萬股、11.43萬股、10.99萬股、10.89萬股、10.72萬股。
同時,2家券商合計獲配32.22萬股,總投入3.85億元,占本輪募資總額的9.66%。具體來看,國泰海通、申萬宏源分別投入2.65億元、1.2億元,依次獲配22.18萬股、10.04萬股。
相比券商,外資機構、保險資管、中資在港機構的獲配份額更多。UBS AG、新華資產、國信證券(香港)資管分別獲配 36.4萬股、35.15萬股、18.41萬股,投入資金分別為4.35億元、4.2億元、2.2億元。一般來說,外資、險資低換手,傾向於長期持有。

本次定增完成后,寒武紀前十名股東名單及排序保持不變,持股均被稀釋,合計持股比例由64.90%降至64.39%。
寒武紀這輪定增頗受機構及牛散追捧。發行工作啟動后,就有21名新增投資者經核查后被補充納入認購名單,其中包括泉果基金、上市公司精工鋼構、央企投資平台中電科投以及郭偉松、陳學賡、恭弘=叶 恭弘樹昌、益一新等多位牛散。
9月22日,公司向159名投資者發出認購邀請書,受邀投資者包括:發行人前20名非關聯股東(剔除關聯方,未去重)、44家基金公司、11家證券公司、17家保險機構、67家其他類型投資者。最終收到26名認購對象的有效申購材料,有效報價區間為1081.50-1348.08元/股,首尾價差超20%。
這26家機構包括14家公募、4家私募、3家保險資管、2家券商以及券商資管、券商香港全資子公司、外資機構各1家。除了最終獲配股份的機構,融通基金、睿遠基金、富國基金、國泰基金、泉果基金、財通基金,2家知名私募上海汐泰投資、北京源峰基金,2家保險資管泰康資產、華泰資產均位列名單中。
據公告披露,國泰海通、廣發基金、博時基金、國信證券(香港)資管、新華資產、華商基金、UBS AG、匯添富等眾多機構的申報價格,比1195.02元的最終發行價格還高。
因參与申購的機構數量多、出價意願強,寒武紀本輪定增的發行價格出現了10.51%的溢價率。通常而言,基於鎖定期和流動性補償,多數定增項目最終價格會較底價折讓10-20%,以吸引機構參与。投資者願意支付溢價,本質上是對寒武紀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重倉基金持續加碼、鄭巍山、傅鵬博也加倉
Choice數據显示,截至今年年中,151家公募機構旗下共計1313隻公募產品持倉寒武紀,總持股8877.49萬股,較一季度末減少840.26萬股。有意思的是,截至今年年中,80家公募機構旗下399隻公募產品重倉寒武紀,總持股6315.12萬股,較一季度末增481.69萬股。
較一季度末,公募對寒武紀的整體持倉收縮,重倉基金二季度還在逆勢加碼。這意味着,資金和信心正在從多數機構向少數堅定看好的核心機構集中。
截至年中,重倉寒武紀前五名的產品均為ETF。其中,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分別持股1137.56萬股、864.34萬股、443.34萬股,在各家對寒武紀的重倉總持股中分別佔比68.35%、71.52%、89.22%,成為配置寒武紀的核心力量。
同期重倉寒武紀最多的主動權益產品是鄭巍山旗下銀河創新成長,持股215萬股,在銀河基金重倉該股的總持股中佔比89.99%。較一季度末,主動權益類產品中,增持最多的也是銀河創新成長,增持22萬股。
中報显示,鄭巍山下半年仍然會延續科技領域的投資,看好AI帶來的新需求以及半導體產業周期的復蘇,對國產化前景繼續持樂觀態度。
緊隨其後的,依次為傅鵬博旗下睿遠成長價值、黃興亮旗下萬家行業優選(LOF)、孫權旗下富國新興產業A/B、胡宜斌旗下華安媒體互聯網,分別持有寒武紀130.08萬股、100萬股、94.23萬股、50.86萬股,其餘重倉產品持股均不足50萬股。這其中,華安媒體互聯網、睿遠成長價值二季度分別增持該股16.84萬股、7.88萬股。
寒武紀定增境遇轉變:從“虧損王”到AI芯片龍頭
回溯來看,寒武紀兩輪定增的境遇轉變,本質是國產AI芯片賽道從概念到價值的縮影。彼時,寒武紀頭頂的光環是“AI芯片第一股”,與首輪定增階段的慘淡業績、多年虧損相比,寒武紀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8.8億元,同比大增4347.8%,扭虧為盈。
機構願意溢價搶籌,或許不僅基於寒武紀的現有優勢,更是因為寒武紀39.85億元募資投向具備戰略針對性,精準錨定AI芯片競爭的核心痛點,旨在實現以硬件突破為核心,以軟件生態為壁壘,以現金流為保障。具體來看,寒武紀計劃將20.54億元、14.52億元、4.79億元,分別投向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項目、面向大模型的軟件平台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有業內人士指出,AI芯片的核心價值絕非孤立的硬件性能,而是硬件算力+軟件工具鏈+開發者生態的協同能力。英偉達的核心壁壘並非僅A100/H100芯片,更在於其配套的CUDA軟件生態。
據9月研報,國泰海通將寒武紀的目標價上調至1674元,並指出公司是AI加速卡稀缺標的,可比公司主要集中在圖像GPU或者CPU大芯片,隨着AI需求的持續爆發,可考慮一定的估值溢價。
國泰海通提及,寒武紀持續推進產品迭代,7nm先進工藝加持,依託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全面覆蓋AI核心場景。產品線包括思元系列智能芯片及板卡、玄思系列智能整機,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和雲服務器場景,提供高計算密度與高能效支持;同時已構建覆蓋雲端、邊緣端、終端的全棧產品體系,滿足多樣化的AI 訓練與推理需求。另外,公司已掌握7nm先進工藝下的物理設計技術,並已應用于思元100、思元220、思元270、思元290、思元370 等多款核心芯片。
廣發證券也指出,寒武紀的思元系列芯片是少有的得到互聯網廠商認可和規模化採購的產品。無論從客戶結構還是當前的商業化落地規模,寒武紀在國產AI 芯片行業具有差異化優勢。
但同時,廣發證券也給出了多項風險提示:供應鏈完善節奏的不確定性,國產AI芯片產品迭代和落地加劇行業競爭,國產AI芯片產業鏈自主可控建設節奏的不確定性,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商業客戶國產化提升需求節奏的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