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換帥”。
日前,連雲港市原市長邢正軍就地轉崗連雲港市委書記,馬士光不再擔任。
邢正軍出生於1971年,博士學位。他早年曾長期在高校任職,后通過公推公選到地方工作,曾任南京市棲霞區區長,區委書記,南京市副市長,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書記等職務。2022年7月,邢正軍赴連雲港履新,擔任市府“一把手”。
邢正軍是2021年7月以來的第四位連雲港市委書記。這座被譽為“大聖故里”的沿海港口城市,區位優越,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一帶一路”支點城市。但近年來,連雲港經濟總量掉至江蘇十三市的末位,還存在新興動能培育不足、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縣域經濟發展滯后等問題。
如何重振港城雄風,是擺在新任掌門人面前的現實課題。

01
公開資料显示,邢正軍本科就讀於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教育專業,畢業後進入南京藝術學院工作,1997年任校團委副書記,2000年任團委書記。
也是那一年,邢正軍參加了南京市面向全國公選副局級幹部。崗位競職演講中,候選人要發表10分鐘的“綱領”,還要接受現場評委和觀眾提問。邢正軍成功當選共青團南京市委副書記。
2002年,南京市面向社會公開選拔團市委書記和副書記,143人參加競選,邢正軍沒能當選書記,繼續留任團市委副書記。2005年10月,南京市聯動公選的107個領導職位中,團市委書記職位又在其列,邢正軍第三次參加公選。當年12月,邢正軍當選這一職位。
五年三次公推公選,邢正軍完成了角色轉變。“只是個巧合,正好被我遇上了。”邢正軍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2010年,邢正軍首次赴地方工作,由共青團南京市委書記調任棲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正局級),不久後轉任棲霞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工委副書記。
2015年底,邢正軍主政棲霞區,出任棲霞區委書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仙林大學城工委書記。
棲霞區位於南京市域東北,是南京的新興城區,東接鎮江句容,北靠長江,擁有龍潭港等重要港口。區位和方向上,棲霞區之於南京市,倒有點類似於連雲港之於江蘇省。
邢正軍主政期間,棲霞區通過產業強區、交通築基、民生補短等,加快實現從傳統工業區向現代化新城的轉型。
02
2018年,邢正軍升任南京市副市長,2021年10月任市委常委、副市長。
2022年5月,邢正軍履新市委常委、副市長、南京江北新區黨工委書記、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黨工委書記,主政國家級江北新區。
不過僅兩個月後,邢正軍調連雲港工作,任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當年九月去代轉正。
連雲港是位於江蘇東北部的一座海港城市,也是濱海特色風貌最為富集的地區,素有“大聖故里·西遊聖境——神奇浪漫之都”的美譽。
不過近些年,連雲港經濟總量一直位居省內後半區,在國內沿海城市中也處於劣勢。2018年,連雲港曾召開“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動員大會,並指出,“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動於衷,甚至麻木不仁。”
這樣的危機意識,沒能擋住連雲港的失位。連雲港經濟總量在2022年被曾經的“十三妹”宿遷反超,掉至江蘇省內倒數第一。2024年,連雲港地區生產總值達4663億元,仍落後宿遷138億元。
03
如何重振港城雄風,需要一套系統的打法。
如何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註重城市的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個性發展?如何加快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如何改善城市品質,打造海濱旅遊標杆?連雲港作為江蘇沿海新興增長極的潛力,尚待挖掘。
邢正軍是四年多來港城的第四任市委書記。2021年7月,方偉接棒項雪龍出任連雲港市委書記,后升任江蘇省副省長,現任省政協副主席。2022年7月,馬士光接棒方偉,由市長就地轉崗市委書記,今年年初升任江蘇省副省長。
值得一提的是,主政棲霞區期間,邢正軍對“放管服”改革等頗有心得。深化“放管服”改革,通過推出“不見面審批(服務)”、全科政務、綜合行政執法等創新舉措,可為企業鬆綁、為群眾解絆、為市場騰位,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有效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推動城市轉型發展,需要動真格、敢碰硬的改革。
如何進一步彰顯城市的海洋氣質、開放氣度、現代氣息,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海濱新港城,期待連雲港的新答卷。
澎湃新聞記者 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