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轉自:經濟日報
證監會近日向證券公司通報了2025年分類評價結果。全行業參評公司共107家(母子公司合併評價),其中評價結果為A類的公司53家,B類公司43家,C類公司11家。A類公司中,AA級公司14家。近年來,證券公司各類別的數量總體保持穩定,A、B、C類公司數量佔比分別約為50%、40%、10%,AA級公司在A類公司中佔比約為25%。
今年8月,證監會修訂發布《證券公司分類評價規定》,進一步完善分類評價制度體系,突出了促進證券公司功能發揮、引導證券公司聚焦高質量發展、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等鮮明導向。
今年分類評價工作,聚焦防風險強監管促進高質量發展主線,重點突出服務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證券公司提高專業能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等原則導向。分類評價以修訂后的規定為依據,平穩落實了各項新規定和新指標。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重點做好2025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工作的解讀,通過編髮監管動態、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引導行業準確理解監管導向和重點要求,提升評價標準的透明度、導向性和公平性,充分發揮好分類評價“指揮棒”的機製作用。
證券公司分類評價每年進行一次,評價期為上一年度5月1日至本年度4月30日,按照證券公司自評、證監局初審、證監會複核的程序進行。分類評價結果主要供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證券行業自律組織、證監會授權的單位使用,證券公司不得將分類評價結果用於廣告、宣傳、營銷等商業目的。
自2007年啟動以來,分類評價制度已經成為證券公司監管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之一,是傳遞監管導向、發揮監管“指揮棒”作用的重要途徑,在有效實施審慎監管、提高監管效能,引導證券公司強化合規風控、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場人士認為,在分類評價“指揮棒”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端正經營理念,堅持合規導向、風控為本,助力提升證券行業文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