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髮行跌至冰點 養老目標基金降預期

  新基金髮行跌至冰點 養老目標基金降預期

  時代周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新基金髮行正進入“冰點時刻”。8月,新基金首募規模創近5年來新低。不僅如此,基金業歷史上共有23隻基金募集失敗,今年以來已有18隻未能募集成功,其中8月份至今已有多達6隻基金宣布發行失敗。

  無疑,這拖累了頗受業界期待的養老目標基金。多位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養老目標基金作為特殊的基金產品,首募規模並不重要。

  首募規模創新低

  財匯金融大數據終端數據显示,2018年8月,新成立62隻基金總規模僅236.02億份,平均份額僅3.81億份,為五年以來單月最低。

  經時代周報記者統計,過去5年的新基金首募規模,跟賺錢效應高度相關。財匯金融大數據終端數據显示,2014年10月新基金募集規模高達6485億份,為階段性的高點,該月基金的平均首募規模高達405.32億份,其中4隻貨幣基金份額高達6280.62億份。

  權益類基金的募集高峰,往往在股市出現賺錢效應之後。2015年4月至7月,每月新基金募集規模均超過2000億份,平均份額亦維持在高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幾個月新基金募集順利是因為賺錢效應,而2015年7月的數據依然可觀,則是因為股市快速下行,證金公司出資2000億元認購了五隻公募基金,即業內俗稱的“國家隊基金”。

  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新基金髮行的數據亦頗為可觀,其中有5個月份新基金募集規模均超過千億。

  事實上,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在2017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情景。在新基金髮行困難的大背景下,卻出現了以往大牛市才能看到的火爆搶購情景。一些由績優基金領銜的基金產品,遭到投資者的瘋狂追捧。如三季度末東方紅睿豐封轉開,一日申購達百億元;由曹名長操刀的中歐恆利基金一日認購超過74億元即宣布結束募集。

  最近的一次新基金髮行高峰,出現在2017年最後兩個月以及2018年一季度,這次的發行高峰,得益於公募基金在2017年的出色表現。數據显示,2017年度八成以上的權益類基金獲得正收益,而獲得正收益的股票佔比只有三成左右,權益類基金比個股更具賺錢效應。部分明星基金經理受到渠道熱捧,2018年1月,甚至出現了首募327億的“網紅基金”。

  不過,伴隨着股市的持續低迷,發行規模一路走低。只有2018年7月的數據相對較高,新成立的基金規模高達1189.18份,單隻基金的平均規模為31.29億份,這一數據主要是因為6隻CDR基金成立,首募規模高達1049.18億份。

  而到了2018年8月,市場對於公募基金的熱情降到了冰點。“新基金髮行難其實也很好理解,投資者個人財富縮水,認購新基金意願降低甚至贖回存量產品。”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黑色八月

  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戴彧指出,基金髮行進入“冰點時刻”,今年以來已有18隻新基金募集失敗。

  統計數據显示,基金歷史上至今一共有23隻新基金募集失敗,今年以來就有18隻,僅8月份至今就有多達6隻基金宣布發行失敗。有分析指出,今年新基金屢屢發行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現在很少有投資者購買基金。

  從數據來看,8月份基金髮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均大幅低於前五年平均水平,與上月相比,發行數量有所上漲,發行規模大幅下降。從單隻基金來看,8月總體平均發行規模較上月大幅下降,大幅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新基金髮行遇冷並非無因,資本市場的表現頗為低迷。市場延續下跌趨勢,上證綜指盤中創2016年初以來新低,市場情緒依然未見好轉,且創業板與醫療行業在上周出現了明顯下跌,市場估值進一步下降。

  從投資標的分類來看,共有23隻混合型基金成立,總規模為116.3億元,為新成立規模最大的基金類別,共有 30 只債券型基金成立,總規模為 106.9 億元。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8 月受理的基金產品申請中,有 82 只常規產品,無通過普通程序申請的產品。

  自2014年8月8日起,註冊制已經實施4年有餘。數據显示,簡易程序審核基金中,2017年以來遞交申請材料的基金共2127隻,其中63隻在10月被決定受理,131隻在11月被決定受理,143隻在12月被決定受理,且有2064隻基金已經收到第一次反饋意見。根據簡易程序審核期限為 20 個工作日,其餘基金均會在9月收到第一次反饋意見。

  普通程序審核基金中,2017年以來遞交申請材料的基金共148隻,138隻為FOF,其中1隻在10月被決定受理,8隻在11月被決定受理,4隻在12月被決定受理,普通程序審核期限為6個月。

  伴隨着審批越來越流程化,公募基金產品爆髮式增長。截至2018年9月14日,國內共有4994隻公募基金。根據投資範疇分類,全部基金中,混合型基金數量最多,達到2308 只,貨幣市場型基金資產凈值最高,為 84415.39 億元。根據投資風格分類,主動投資型基金共計4362隻,資產凈值佔比96.08%,被動投資型基金共計632隻,資產凈值佔比3.92%。

  基金數量的膨脹增加了投資者選擇基金的難度,部分老牌公司目前的存量產品已經上百隻,新基金髮行的意義亦被部分業內人士質疑。

  “或許基金公司應該更重視自身的投研能力建設。從長期來看,投資者是理性的,有些基金產品成了價值毀滅者,被投資者拋棄也很正常。為什麼貨幣基金規模會這麼大?因為它們至少沒給投資者虧過錢。”曾令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養老目標基金首募預期調低

  8月28日,市場期待的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批發行。不過,與QDII、FOF等產品首發時火爆的認購情景不同,養老目標基金的成立頗為低調。

  9月13日,華夏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的華夏養老2040正式成立,這是國內首只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產品。該基金自8月28日開始募集,且只在直銷渠道銷售,9月11日提前結束募集,共歷時15天。

  公告显示,華夏養老2040首募規模2.11億元,募集有效認購戶數為37585戶,戶均認購規模為5627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養老基金中,華夏基金固有資金和員工認購合計達到了9500萬元,幾乎佔到首募規模的一半。公告數據显示,華夏基金利用自有資金認購了5000.21萬元,占基金總份額的23.64%;員工共自購了4317.77萬元,占基金總份額的20.42%。

  作為基金業的標杆性公司之一,剛剛超過2億元成立線的首募規模,讓業界頗為驚訝。不過,對於華夏基金的做法,業內倒是有不少支持的聲音。

  “最近公募基金一度出現單日批複兩家公司的情形,公募牌照不值錢了,新基金的發行也會越來越市場化。”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鑒於華夏基金僅僅採用直銷渠道就能完成基金募集,華夏基金的嘗試倒是讓業內頗為認同。

  除此以外,養老目標基金的特殊屬性,亦讓業界更期待看到其長期的表現。“養老目標基金是真正的長期產品,首募規模的意義不大,客戶數量的累積倒是很有意義。”滬上某基金公司中層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9月10日,中歐、泰達宏利旗下的兩隻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分別開售。與華夏基金之前選擇的直銷不同,兩隻基金將首次選擇直銷平台、商業銀行和互聯網第三方代銷平台等共同推進發行。

  中歐基金或已完成其首募目標。9月20日中歐基金宣布,旗下養老目標基金中歐預見養老2035將於2018年9月27日提前結束募集,自2018年9月28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的認購申請。值得一提的是,中歐基金的全體合伙人和多數內部員工都自發參与了該產品的投資。

推薦閱讀: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