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公司半年報透析:三大板塊持續差異化發展

  深市公司半年報透析:三大板塊持續差異化發展  

  ⊙記者 張憶 ○編輯 陳羽

  2018年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如期收官。數據显示,2018年上半年,除了ST長生(維權)之外,深市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5.41萬億元,同比增長17.24%;合計實現凈利潤3963.50億元,同比增長16.86%。這份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的成績,不僅反映出多層次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不斷深入,也體現在不同板塊間的差異化發展上。

  分板塊來看,上半年深市主板公司實現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19.16%,其中,績優藍籌群體、國有上市公司業績持續攀升,對主板整體業績發揮顯著帶動作用;中小板公司實現平均凈利潤增長13.57%,細分行業龍頭業績表現亮眼;而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創業板公司總體業績繼續增長,從中位數來看錶現略優於A股整體。

  主板績優藍籌公司發揮顯著帶動作用

  得益於上市公司通過升級技術、完善工藝加快了落後產能的退出,以及上市公司通過壓縮業務招待費、調整組織構架降低管理支出等,報告期內深市主板公司平均毛利率為22.61%,同比增加0.95個百分點,同期費用及資產減值損失整體占利潤總額比重同比下降14.85%。受前述兩方面推動,2018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強、凈利潤增速超過營業總收入增速——主板共有395家公司實現盈利,佔比83.33%。其中,32家公司扭虧為盈,300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增幅超過100%的公司有97家,显示主板上市公司盈利面較廣。

  藍籌企業保持蓬勃發展,業績持續攀升,對主板整體業績發揮了顯著的帶動作用。2018年上半年,主板盈利排名前十的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5935.01億元,同比增長21.35%;合計實現凈利潤791.44億元,為主板貢獻超四成凈利潤。同時,績優公司2018年上半年平均凈利潤增長36.03%,比如格力電器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20.05億元的歷史最好成績,凈利潤也首次突破百億大關,以128.06億元的高額利潤領跑家電行業。

  而占深市主板近六成的國有企業,上半年平均實現營業總收入62.15億元,同比增長12.78%;平均凈利潤4.36億元,同比增長32.03%,體現了國有企業平穩發展態勢,在助推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小板細分行業龍頭表現搶眼

  中小板公司方面,除ST長生外,中小板911家公司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21.29%,平均實現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13.57%。

  分行業看,大部分行業實現業績增長,其中衛生、批發零售行業增幅超過100%,農林牧漁和商務服務2個行業受行業周期波動等原因影響凈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下滑幅度較大。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小板製造業公司整體業績持續回暖,製造業29個細分行業中,有22個細分行業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隨着中上游的傳統製造業中的落後、過剩產能被淘汰,產業鏈中上遊行業如黑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業績表現良好,產業鏈下游細分行業業績出現一定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板380家公司的主導產品或服務在國內市場排名前三,111家公司進入世界前三。這些細分行業龍頭2018年上半年平均營業收入21.18億元,同比增長23.91%;平均凈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21.53%,均高於板塊平均水平,業績表現突出。中小板凈利潤前30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零售業、金融服務、設備製造、信息技術、傳媒、醫藥等領域。

  創業板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陣容繼續擴大

  2018年上半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合計5910.67億元,同比增長19.92%;實現凈利潤合計544.76億元,同比增長8.13%。從業績合計情況看,增速同比放緩,不過,若從中位數看,創業板表現仍略優於A股整體。

  分析人士說,個別公司業績異常、負債及財務費用上升、回款周期變長、資產減值損失增加等或為創業板業績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戰略新興行業公司作為創業板主力軍,對創業板業績貢獻突出。截至2018年上半年,創業板戰略新興行業的公司共有539家,占板塊總數的74%,呈進一步上升趨勢。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公司分別有204家、73家、79家,占創業板數量近40%,這三個行業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速較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3.4%,凈利潤同比增長率21.4%,有61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率超過50%,遠超A股整體水平。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增長率均超過30%。

  另在創業板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有9家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幅在25%以上,6家公司凈利潤增幅在30%以上。

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合作媒體,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