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募解讀市場:有望展開"吃飯行情" 兩大板塊成焦點

  公私募大佬解讀市場 鏖戰2700點兩大板塊成焦點

  A股底部是否就此出現?投資者此時是否可以上車?記者特走訪各大公私募機構,看看他們的觀點如何,以供投資者參考。

  公募:有望展開一波“吃飯行情”

  回顧今年前三個季度,除了1月份大漲之外,A股大多數時間都在下跌,能賺錢的行情很少。本周市場終於出現了像樣的反彈,公募機構認為很可能展開一波“吃飯行情”。

  “三季度築底,四季度反彈。市場在跌到2638點低點附近之後,已經在醞釀超跌反彈,並且很可能展開一波 ‘吃飯行情’,即10%左右的反彈幅度。能否站上3000點,還要看有沒有一些因素配合。”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近幾日市場利空的恐慌心理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真正的機會都是在市場極度恐慌時產生。如果下半年經濟數據能夠保持平穩增長,再加上A股納入富時羅素國際指數等利好因素推動,市場應該有重回3000點的機會。

  如何抓住這一輪“吃飯行情”?楊德龍認為,抓住這一波反彈,就要抓住業績為王的主線。下一步市場回升,資金會回補一些白馬股、績優股。“這一周基建板塊漲的好,首先因為基建板塊整體的估值非常低,並且業績很好,加上今年下半年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可能會加大基建投資的力度,這對於相關公司的業績形成很大利好;另一方面基建板塊在過去兩年漲幅一直比較小,所以一旦有了抄底機會,資金就可能流入,形成反彈。真正的市場機會,就是要抓住績優股、藍籌股的機會。”

  不過,楊德龍也坦言,當前市場連續上攻的動力還不足,投資者信心恢復需要時間,資金流入也需要時間,所以目前能夠震蕩回升已屬難得,不要期望過高。當前板塊輪動較快,很難抓住一個板塊持續上漲的機會。抓住一些超跌績優股,等待四季度反彈,是當前不錯的機會。

  富國基金分析,當前市場底部在經受新興市場匯率風險,以及國內經濟下行等事件考驗后,風險偏好有所轉暖。隨着政策托底效果逐漸顯現,以及十九屆四中全會和新一輪改革開放政策等积極因素不斷積累,市場確實有望迎來階段性的反彈窗口。在熊市背景下,克服人性需要勇氣,投資者在關注短期情緒指標和博弈價值時,不妨放眼中長期,A股已具備底部特徵進入可投資區域,可耐心聚焦公司價值創造、等待市場新的回報周期。

  南方基金孫偉表示,今年以來,持續低迷的市場使得投資者焦慮情緒上升,投資信心不足,指數基金正是時下投資者破解焦慮的有效工具之一。面對當下市場,將投資分散處理,不要盲目的一次性投入,可以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去處理。

  私募:A股處於十年一遇行情拐點

  目前來看,不少私募基金也認為現在是市場底部,甚至認為現在正處於“十年一遇”的行情拐點上。

  “在A股25年歷史中連續四個季度的下跌一共經歷過三次,第一次是1994年325點下一個季度里指數上漲數倍;第二次是2005年,四個季度后的第五個季度也是小幅下跌的,之後就是眾所周知的破998點后兩年的大牛市指數翻六倍;第三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指數連跌五個季度,但隨後的四個季度指數上漲一倍。”明河投資分析,從歷史情況推斷A股更可能正處於行情的拐點上,說十年一遇並不過分。

  星石投資表示,從修訂后的《特殊機構及產品證券賬戶業務指南》內容上看,業務指南最大的意義在於明確了資管新規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仍然可以開展股票類投資,為銀行理財賦予了與其他資管產品平等的投資空間。目前A股市場已經進入底部區間,若後續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回暖,銀行理財資金對股票資產的增配即使提高1%,也能為股市帶來3000億左右的增量資金。

  面對反彈,具體可以投資哪些方向?於翼資產透露,在控制總風險前提下把握階段性機會,如果看到更多积極信號會擇機提升倉位水平。在結構上,優選三大方向標的:受宏觀經濟相關性較弱的必須消費與抗通脹的農資服務、養殖;近期受政策衝擊但其實屬於錯殺的子領域醫療服務、藥房連鎖等;長期成長性強的新能源車、通信、半導體、雲計算等新興產業。

  不過,朴石投資仍然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當前A股整體估值已跌至歷史較低水平,投資價值逐步顯現,優質公司長期投資價值具備。然而由於投資者信心恢復不足以及其他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仍在,市場或將以結構性機會為主,整體將維持震蕩格局。因此,對後期的市場保持相對謹慎態度。 (大眾證券報)

  ————————————————————————————

  公募基金四季度攻略:鏖戰2700點兩大板塊成焦點

  年內,上證指數從3587.03點滑向2800點下方用了近5個月,最近兩個月則在2700點一線反覆築底。

  市場大幅下跌讓公募基金從年初的欣欣然一步步轉向慘淡。這讓公募基金開始反思,並從年初的“遇見價值”轉而進行“發現價值”,主動對行業和個股的價值邏輯進行深入研究,以謀求在市場轉向中捕捉確定性機會。

  大多數公募基金都確信市場臨近底部,個股配置價值開始出現,一些基金也在积極發布產品。從投資方向上來看,建築、地產、銀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和必需消費品等行業或領域,都是他們觀察或正在布局的領地。一場布局未來的行動已經展開。

  中秋國慶雙節將至,公募基金2018年的排名戰也將走向最後一季,從開年迄今的收益排名來看,權益類基金產品的業績慘不忍睹,目前年內凈值增長率超過10%的權益產品僅為4隻。

  而從倒數的排名來看,凈值浮虧的基金已經是俯拾皆是:截至9月20日收盤,年內凈值增長率下跌超過30%的混合型基金達到了29隻,股票型基金達到了32隻,其中國泰、中銀、農銀匯理、海富通、華商等基金公司都有多隻產品上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成立於歲末年初3500點一線的多隻爆款基金的凈值表現同樣慘不忍睹,例如發行時圈內外轟動的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所掌舵的興全合宜,該基金的募集規模突破了300億元,但最新的凈值僅約為0.8709元。

  對此,接受《紅周刊》記者採訪時,有魚基金研究部高級分析師王驊指出,今年年初,在白馬藍籌股的推動下,已經成立的爆款基金表現依舊不俗,但是爆款的出現也就意味着市場樂觀情緒的高度積累,這些藍籌股也處於估值的相對高位,回撤的可能性很大。從長期經驗上看,爆款基金的出現往往是下跌的開端,後續股市的進程也對此做出了印證。反思爆款基金2018年遭遇滑鐵盧的原因時,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的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經理指出,教訓就是要堅持價值投資的原則,買入低於內在價值的優質公司,而不是簡單地把價值投資歸結為不論價格買入白馬藍籌股。

  不過,隨着近期股指在2700點一線反覆磨底,內地公募基金對2700點一線的底部共識逐漸形成。

  種種跡象显示,在遭遇醫藥股盛宴退潮的真空期痛楚后,內地各家基金公司已經全力以赴備戰第四季度—鏖戰2700、打響跨年炮!本周,多位公募新品的“掌門人”們接受了《紅周刊》記者的專訪,雖然不會直言他們將建倉的股票,但對市場的走向和建倉的行業方向發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

  首募業績寒酸或預示“見底”

  “A股市場方面,宏觀經濟儘管相對疲弱,但是整體仍然具有一定韌性,盈利能力依然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目前市場估值已處於歷史低位,配置價值凸顯。”

  9月19日,內地新基金公司合煦智遠發布基金成立公告,公司旗下的首只產品合煦智遠嘉選混合兩類份額首募合計約4.12億元,而這一数字基本也是近期權益類基金的峰值,比該基金早幾天成立的財通量化核心優選募集約4億元、鵬華研究驅動混合則募集約為3.64億元。

  相比歲末年初時權益基金髮行少則幾十億、多則上百億的盛景,在經歷了股市今年以來的蕭條表現后,權益類基金的首募平均規模已經大幅回撤至個位数字,目前首募5億都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了。以8月份的統計数字為例,當月總共有58隻新基金成立,總的募集規模239.7億元,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均大幅低於前五年平均水平。發行數量方面,與前月相比,發行數量有所上升,發行規模卻大幅下降;平均發行規模方面,8月全部基金平均發行規模為4.1億元,較前月大幅下降,處於近3年來的較低水平。(這裏所統計的還不僅是權益類新品)

  當然,結合目前的點位和迷你的規模,對於2700點一線的權益新品而言未必是壞事,船小好調頭。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從歷史上看,爆款基金的大規模出現往往會集中於股市一輪行情的中後期,這往往也是行情見頂的標誌;相反,當股指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下跌和震蕩后,權益類公募基金整體出現募集困難或者平均首募規模慘不忍睹時,往往也就是行情見底了。

  工銀瑞信權益投資總監郝康向《紅周刊》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估值已處於歷史低位,配置價值凸顯。短期來看,市場邊際改善的因素有所增加,市場悲觀情緒有望逐漸修復,國內穩增長與去槓桿之間的政策平衡和協調有所增強,中美貿易摩擦有望階段性緩和,市場對盈利面的擔憂在政府對社保繳稅的正面表態後有所緩和。”

  而2017年股基冠軍、易方達基金經理蕭楠則對記者指出:“我們覺得目前的機遇大於風險。在這輪下跌中,我們的機會在於那些處於博弈需求、趨勢跟隨需求帶來的低風險籌碼的機會。A股多年以來重增速、輕質量的投資方式在過去幾年沒有改變,導致這樣的機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

  交銀創新成長擬任基金經理周中坦言:“上證指數2700點的位置對應着大約11倍的市盈率,這樣的估值水平在全球主要的資本市場是最便宜的之一。同時中國GDP在未來還將維持在6%以上的增長速度上,龍頭企業的盈利狀況也仍然強勁。因此目前的點位,很多企業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就投資機會來說,平安大華優勢產業的基金經理黃維指出,從估值和盈利的“性價比”出發,當前ROE(TTM)較高、且PB(LF)相對較低的行業主要有三個:建築、地產、銀行。從股權風險溢價出發,今年地產產業鏈的風險偏好持續承壓,如果四季度A股市場風險偏好邊際抬升,地產產業鏈有望逆勢上漲。若從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轉型角度分析,部分子行業具備產能擴張潛力、當前“償債”壓力相對較輕的先進製造細分行業基本面有望持續改善,如化學原料、專用設備、元件、計算機設備等。

  超跌過後,消費股仍在基金經理視線前端

  “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幅下跌后,消費股股價已回落至一年前水平,加上業績持續增長,其估值水平已被壓縮,投資價值顯現。”

  當然,對於首募成立且規模迷你的基金而言,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在2700點底部區域火速建倉;但在A股市場似乎到處撈金的大好時機中,建倉劍指何方着實是一門學問。

  分析近期公募發行主題基金的思路時,王驊指出:“從主動管理的產品上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成長板塊似乎是基金着力點,因為從兩三年長周期的維度來看,目前市場明顯處於底部區域,包括企業盈利、估值、換手率、交易量等,都可以看出市場處於中長期大的底部,短期來看政策轉向較為明顯,貿易戰的邊際影響也在減弱,從企業的成長性來看,這些具有戰略性、挑戰性的前沿技術領域彈性更好,在市場築底回升時還是存在很大的投資機會。”

  而公募新品的掌門人則指向更為明確,首當其沖的是消費股。“二季度以來經濟出現放緩,作為經濟後周期行業,消費增速自然受到一定影響。但從七、八月份的數據來看,除了個別子行業出現增速回落,消費的總體支出仍然保持穩健。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幅下跌后,消費股股價已回落至一年前水平,加上業績持續增長,其估值水平已被壓縮,投資價值顯現。”接受《紅周刊》記者專訪時,匯添富全球消費擬任基金經理胡昕煒明確表示其看好消費股的投資價值。

  他進一步指出:“我較為關注A股市場上的食品飲料、家電和旅遊等傳統消費行業,以及港股市場中的細分行業龍頭。具體來看:第一,調味品等必選消費品,這類公司與經濟周期的關聯度不大,有很好的抗周期性;第二,化妝品、服裝、汽車等可選消費品,這類公司與經濟周期的關聯度較大,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仍然很旺盛,比如代表高端化妝品景氣度的免稅店行業,收入增速環比不斷提高,達到30%-40%。所以,這類公司也仍存在一定的結構性機會,優秀的公司仍能有明顯的相對收益;第三,教育、醫療等需求服務,這類需求有很強的剛性,與經濟周期的關聯度不大;第四,餐飲、旅遊等可選服務,這類服務行業與經濟周期有一定的關聯度,但同樣也存在結構性機會,受益於消費升級的企業,仍能實現較好的增長。”

  無獨有偶,黃維也指出,消費板塊目前雖整體經歷了大幅調整,但消費行業長線增長有兩個大邏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和品牌集中度提升,這兩者趨勢並沒有被破壞。這些板塊或因經歷周期性導致盈利增速下降,但其中長線成長邏輯仍在,尤其是部分必需消費行業,其行業景氣度本身具備一定的抗周期性,而且龍頭的集中度還有很長的提升過程,因此這些行業在回調后不應過度悲觀,在經過大幅調整后是可以關注的。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華夏潛龍精選的擬任基金經理潘中寧,他重點看好醫療板塊接下來的投資機會。他向記者表示:“隨着人口老齡化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錢會用在醫療消費裏面;放眼國際,醫療支出占整個GDP的比例中美國是18%,日本是10%,歐洲平均是9%-10%,韓國是8.5%-9%,而中國僅為5%。我們認為這個趨勢會持續上升,最終會到10%,會接近歐美的水平。如果到了2030年,整个中國GDP大概是20多萬億美元,醫療支出10%就有2萬億美元的醫療支出,整體來說未來的增長空間大概有3-4倍。”

  新經濟撲面而來,人工智能和新能源車成為“焦點”

  “以未來三年的眼光看,當下是积極布局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行業的優良機會。”

  相比3500點時公募權益產品的“單調”,2700點一線的權益產品可謂百花齊放,其中來自於新經濟領域的魅影頻頻閃現,人工智能、新能源車等更是成為基金新品們所聚焦的重點方向。

  “基於我們短中長期對於宏觀經濟、股市走勢的預判分析,我會在建倉初期相對保守,主要配置在港股和A股中相對底部的AI+龍頭公司以及真正有技術實力的AI公司上,等到美國今年加息結束、港股走勢趨穩、A股風險偏好有所提升的前提下,會相對积極地做多人工智能相關股票。”南方人工智能混合基金經理羅安安向記者如是坦言。

  他進一步詮釋其看好人工智能的邏輯,其實人工智能早就在我們的身邊,比如大家去銀行了解的智能投顧系統,還有醫療行業的醫生輔助決策系統,零售行業商業智能分析系統等,此外還有汽車行業的無人駕駛,教育行業的輔助教學系統等,層出不窮的AI應用型公司未來創造的市場空間以萬億計。所以AI投資並不僅局限於專業技術公司,更有價值的是與傳統行業結合的“AI+”應用。

  “以未來三年的眼光看,當下是积極布局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行業的優良機會。首先,宏觀經濟壓力越大,政府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就越大,出台的相關政策就會越多;其次,各行業都面臨着盈利增長壓力,誰能積极參与到AI+技術驅動的下一輪增長變革中去,誰就有可能獲得領先行業走出熊市的鑰匙。”羅安安自信滿滿地大膽斷言。

  數據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共計1011家,位列世界第二,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2018年預計增速提高到75%,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萬億元。

  對此,有同樣看好人工智能的基金經理指出,根據數據統計,A股人工智能板塊公司共計30餘家,自2016年1月以來,隨着高科技板塊的回調,人工智能指數也受到較大拖累,A股人工智能指數從7300多點跌至4500多點。

  除人工智能外,新經濟領域,新能源車概念的熱度同樣不減。黃維表示,中國製造業升級實際上是伴隨着進口替代的演進,此前家電、通信設備等都因為進口替代帶來了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而下一個進口替代的產業可能來自汽車領域,因為汽車領域具有巨大的國產替代市場和完備的產業配套,彰顯出工人或工程師紅利。

  他指出,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產業擁有較大的市場空間,相信在製造業升級過程中,從整車到上游部分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環節都有機遇。例如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車玻璃企業在國內市場份額佔比60%左右,目前海外市場佔比快速提升。未來類似的汽車產業很多細分領域的龍頭,都可能擁有類似的機會。

  港股市場前景霧裡看花,四季度恐貢獻有限

  “港股市場方面,目前問題不在於盈利而在於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的市場信心不足。”

  當然近年來,港股市場對於內地公募基金的凈值貢獻越來越大,2017年的港股牛市更讓滬港深基金髮展提速;但今年以來恆升指數由盛轉衰也讓內地公募們措手不及。就2700點一線所成立的這批公募而言,儘管基金經理們也表態將繼續征戰港股,但相比對A股的逐漸樂觀,他們對港股的態度明顯謹慎了許多。

  郝康向《紅周刊》記者表示:“港股市場方面,目前問題不在於盈利而在於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的市場信心不足。恒生國企指數估值處於2012年以來估值周期的15%分位數,極度低迷,以目前的市場風險偏好及流動性壓力,估值有吸引力但不太可能大幅擴張。目前階段,港股的投資策略為以時間換空間,近期關注純內需、輕資產、高股息、現金流強,或負面因素及預期釋放充分的行業股票,中期布局基本面良好、估值偏低的板塊。”

  平安大華基金研究總監張曉泉則指出,港股通常被視為“披着美元外衣的A股”。港股市場上,中資股佔據半壁江山,這意味着港股的盈利,極易受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未來盈利增速大概率向下;而利率要受美國加息影響,今年美聯儲已經加息兩次,預計還會再加兩次,估計香港利率上行也將是大概率事件。此外,在中美貿易戰和匯率貶值的大背景下,風險偏好也很難有趨勢性提升,因此短期內港股仍難以看到趨勢性好轉的機會,投資方向上建議更偏重防禦而非進攻。

  “港股市場以專業機構投資者為主導,而且是相對開放的市場,決定市場趨勢性走向的因素比A股複雜得多。所以,未來我們在港股的投資上會慎之又慎,會把研究專註在具有研究優勢的個股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蕭楠則對港股的未來出言非常謹慎。(紅刊財經)

聲明: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