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半年報看深市三大板塊――整體業績穩定

  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隨着半年報披露工作的落幕,檢驗上市公司今年業績“基礎”是否牢固也有了新的依據和線索。此外,通過分析上市公司財報數據,可以從另一種視角觀察A股市場,並發現不同板塊的新變化、新動向。

  統計數據显示,深市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業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多層次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不斷深入,深市主板公司業績整體增長顯著,中小板公司業績穩中有進,創業板公司延續增長態勢。

  從併購重組方面來看,深市公司提質增效,產業邏輯主導理性併購。其中主板國企重組也從“高數量”逐步進入“高質量”時代;中小板公司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的主旨更加突出;創業板公司以產業整合為主,聚焦高科技、新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動性偏緊的宏觀環境下,深市公司抵抗風險能力面臨一定考驗。數據显示,深市公司資金成本有所上升,融資難度有所增加。

  市場分析指出,作為中國經濟的典型代表,深市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持續增長,傳統行業回暖跡象明顯,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初步顯現。此外,三個板塊實現各自市場定位的基礎更加寬厚,差別化特徵更加清晰和豐富,差別化發展的格局繼續強化。

  業績:

  整體保持平穩增長

  分板塊來看,隨着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實體經濟提質加速,主板上市公司業績整體增長顯著,2018年上半年平均實現營業總收入58.48億元,同比增長11.90%;平均實現凈利潤4.09億元,同比增長19.16%。另外,截至目前,深市披露2018年第三季度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有超過六成的公司預計將大幅增長。

  深市主板公司業績亮眼,增長動力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報告期內公司平均毛利率為22.61%,同比增加0.95個百分點,主要受益於實體經濟產業轉型、增加收入的同時,通過升級技術、完善工藝等加快了落後產能的退出,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二是期間費用及資產減值損失整體占利潤總額比重同比下降14.85%,主要得益於上市公司通過壓縮業務招待費、調整組織構架降低管理支出等。

  中小板上市公司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力,2018年上半年整體業績穩中有進,收入、凈利潤持續增長,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21.29%,平均實現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13.57%。

  此外,904家公司預計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平均凈利潤2.21億元至2.81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0至27.4%。589家公司預計業績增長,占公司總數的65.15%。

  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8.13%,增速同比放緩。究其原因,一是個別公司業績異常影響板塊業績;二是負債及財務費用上升,制約業績增長;三是部分公司回款周期變長,資產減值損失增加。

  若剔除個別行業極端值的擾動,以中位數來看,創業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的中位數分別為19.25%、13.6%,而全部A股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3.76%、13.02%,創業板表現略優於A股整體。與此同時,創業板公司毛利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平均毛利率為29.17%,與2018年第一季度的30.13%、2017年度的29.50%持平。

  併購重組:

  提質增效回歸本源

  今年上半年,深市公司併購重組延續良好態勢,提質增效更加明顯,質量配比更加合理。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共籌劃重大資產重組206家次,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方案82家次;涉及交易金額2483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平均單次交易金額約3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2%。

  細分來看,深市三大板塊併購重組各有側重,亮點紛呈。其中,近六成公司為國有企業的深市主板,國企公司积極優化深化國有資本布局,國企重組也從“高數量”逐步進入“高質量”時代。與此同時,國有上市公司持續大力推進國企改革,通過集團產業整合增加業務協同效益、通過產品結構優化實現產業升級轉型、通過剝離虧損資產減輕歷史包袱、通過整合企業結構及提高生產技術實現成本費用壓降,多舉并行,成效顯著。

  中小板公司併購重組在延續近年來良好態勢的基礎上,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的主旨更加突出,提質增效更加明顯。截至今年6月末,共29家公司推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同比下降30.95%,涉及金額2133.47億元,同比增加62.07%。雖然重組數量有所減少,但從標的資產和公司主業的關聯度看,深耕主業、圍繞產業整合進行的產業併購始終佔主導地位,超過一半的重組方案為產業整合,質量和結構與往期相比有明顯改善。

  創業板公司併購重組主要以產業整合升級、上下游產業併購為主,約六成併購重組方案屬於同行業業務延伸,主要分佈在通用設備和專業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电子設備、生物醫藥業、節能環保業、傳媒等五大行業。另外,作為創新創業企業聚集地,眾多創業板公司通過併購重組為新興產業注入強勁動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升級發展,既實現外延式擴張,又激活內生增長動力。

  風險抵抗考驗:

  深市公司現金流平穩

  受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摩擦、社會融資萎縮等因素影響,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深市公司抵抗風險能力面臨一定考驗。從整體來看,因經營規模等因素差異較大,深市三大板塊現金流情況表現有所差異,但整體仍保持平穩。

  其中,2018年上半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狀況有所好轉,剔除金融業及房地產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1161.90億元,同比增加41.26%。2018年上半年末,剔除金融業,板塊整體資產負債率為66.84%,較2017年年末增加0.6個百分比,基本保持平穩。另外,主板上市公司短期償債風險略有改善,2018年上半年末深市主板流動比率為2.09倍、速動比率為1.44倍,較2017年年末分別上升12.97%、3.60%。

  中小板方面,從資產負債率看,相關公司2018年半年度末整體資產負債率為58.1%,較期初上升0.24個百分點;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43%,同比上升0.05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與財務費用均基本保持穩定。

  從現金流狀況來看,上半年中小板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平均為1392萬元,去年同期為-1944萬元,經營活動現金流情況呈現好轉態勢。但是,虧損公司和業績下滑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平均值分別為-3421萬元和-5360萬元,而去年同期分別為83萬元和1036萬元,業績表現不佳的公司現金流情況明顯惡化。

  創業板方面,2018年6月末,創業板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為41.28%,同比增加7.94個百分點,對比2018年第一季度末的40.16%、2017年末的40.54%呈上升趨勢,尤其是作為有息負債的長短期借款餘額繼續快速上升,期末餘額達到3,272.24億元,餘額及佔總資產的比重持續增加。此外,在流動性趨緊、社會融資成本增加的大環境下,公司融資成本普遍攀升。上半年板塊整體財務費用支出85.54億元,占板塊整體凈利潤的15.70%,同比增加46.94%,明顯高於營業收入增速。但從財務穩健性來看,創業板的整體負債率遠低於A股整體負債率,安全邊際較高。

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合作媒體,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