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經濟 這8句話讓人五味雜陳

  關於中國經濟,這8句話讓人五味雜陳

  原創: 張文絞

  微信公號:國是直通車

  有意思。

  改革開放40年“再出發”怎麼看,怎麼走?

  在近日舉行的財經年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士就“減稅降費、國企角色、民企競爭、資本市場、營商環境”等問題發表了看法。聽來,下面這8句話令人五味雜陳。

  圖片來源:財經供圖

  一、減稅要減到政府“痛”

  在困難時期,渡過難關應該誰來痛?

  黃孟復。圖片來源:財經供圖

  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原主席黃孟復說,從職工、企業和政府三方面來看,絕不能讓職工痛,員工的福利待遇不能動。企業已經很痛了,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如果再讓企業痛下去,企業可能就保不住了。

  “所以肯定是要讓政府痛,減稅要減到政府痛才行。”黃孟復指出,過去減了5000億、8000億以後,財政收入仍然能夠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說明政府減稅還有很大潛力。政府困難,企業好過,員工才能好過,企業發展好了才會有更多的稅和費,政府也就能好過了。

  談及減稅,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原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建議,國家應該考慮臨時性減稅,比如接下來兩年的增值稅從16%降到12%,同時增加投資對企業所得稅抵扣的比例,到第三年再將稅率恢復到原來水平。這樣做有三大好處,刺激投資和消費、減輕對財政的壓力,降低中國貿易順差。

  在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看來,減稅是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但不能用減稅代替財稅體制改革,最核心的是建立一個現代國家的財稅制度,而不是僅僅稅收得多點少點的問題。

  二、降低企業解僱員工成本

  在全民討論民企融資難、融資貴時,魏尚進指出,企業家還關心解僱員工的成本問題。他提到,中國員工的解僱成本比大多數發達國家還要高,這直接影響了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他建議,“把解僱成本降低,五險一金降低,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提高企業僱工的興趣和意願。”

  魏尚進。圖片來源:財經供圖

  魏尚進還提出另外一種觀點,壓縮企業管理層級。

  他指出,隨着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提高,企業可以通過壓縮管理層級降低成本。他還將這一觀點引申至政府部門,“在不影響效率和執行力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考慮把政府的層級抽掉兩層,這樣公務員的數量將大大減少。更重要的是,同樣收來的稅收,可以用來增加其他公共產品支出,或者用它來減稅降費。”

  三、國企存在的本質是政府介入市場

  談及國企與民企的問題,香港金融發展局委員,招商局集團、招商銀行原董事長秦曉提出,國企存在的本質是政府介入了市場,它不是作為一个中性的調控者或者監管者、基礎設施的維護者,而是直接參与了市場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就很難完全一視同仁,良好意願做起來就有制度上的障礙。

  他總結,民企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顯性的、直接的,一類是隱性的、間接的。

  顯性問題主要是,一是市場准入設置了條件,阻礙了資本的縱向流動和產業升級,造成競爭不平等和社會不公。二是財政補貼,對國企的補貼大大超過對民企補貼。三是多種要素的價格管理,民企享受不到。

  隱性問題主要是,“銀行認為政府的導向是支持國企的,這個政策導向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某種背書甚至擔保,國企出了問題政府會救,而民企出了問題沒人救。”秦曉認為,解開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障礙在於撬開二元結構。

  四、資本市場被賦予太多政策功能

  當前的股市也不太樂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當前資本市場被賦予太多政策功能,資本市場不是萬能的,它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李揚認為,如果把資本市場當成政策工具,其結果就會導致監管部門過於關注股價、融資額、交易量、總市值等,並且把這些數據或明或暗當成衡量市場好壞的標準。“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和唯GDP論異曲同工。”

  五、經濟二次觸底可能在2019年年中

  中國現在經濟形勢如何?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分析,這次經濟L型觸底會經過兩個底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下半年會第二次觸底,第二次觸底可能會在2019年年中。

  任澤平。圖片來源:財經供圖

  在此背景下,他建議,第一要改革開放,第二宏觀調控不要擺動太大,第三財政政策應該积極有所作為,第四金融應該轉向穩槓桿,第五改革的方法論可以考慮“頂層設計+漸進、增量和試點”。

  六、稅真的減了,沒感受到另有原因

  為什麼國家大力減稅,企業卻沒有深刻感受到,反而覺得日子越來越難過?

  國稅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解釋,這幾年的減稅措施總體上是落實到位的,企業沒感受到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營改增”之後徵稅力度確實變大了,“原來流失的錢收回來了”,另一方面大宗商品鋼鐵、煤炭經歷去產能后,這兩年價格上漲,收的稅多了。

  許善達認為,“留底稅款改成退稅”這項改革應該繼續深入推進,因為它對高科技、重資產企業發展,對解決當前股市、股權質押問題都是有利的。有的地方政府不願意搞“留底稅款退稅”,覺得財力不夠,但如果財政支持力度大一點,最長不超過10年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七、中國2B生意都是強關係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指出,“今天中國基本上所有2B的生意都是強關係,你的技術多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打進這個客戶。不把這些灰色(關係)的打掉,中國2B很難做到科技創新。”

  他還強調,改善營商環境,還要改變中小企業受欺負的局面。他舉例稱,“看看中國三大運營商的財務指標,它的應付款有多少,代表了我們的應收款,很多企業被逼着先去做服務,根本不給你錢。”

  他還提到一個現象,凡是跟運營商做生意,沒有一個企業長期做得很大。“一時由於一個領導的關係做起來,過兩年又不行了,它在商業上就沒有遵守商業規則,也沒有雙贏的概念,從來都是‘我贏你輸’這種思路。”

  八、90%專利可能都是垃圾

  中國电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雲庭發表演講稱:“去年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全國專利714萬,我認為90%可能都是垃圾,只能充當花瓶,圈項目的錢。”

  他認為,知識產權不清晰,產權保護不到位和文化因素是導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難有突破的幾個原因。他建議,國家要為企業減輕稅負,保護企業家產權,做好頂層設計。

聲明: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推薦閱讀: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