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暴漲的垃圾股別高興太早 證監會已經盯上你了

  買了暴漲的垃圾股,別高興太早,證監會已經盯上你了

  原創: 楊佳欣

  微信公號:國是直通車

  忍住。

  有些股票,大漲更讓人不踏實。

  因問題疫苗事件,跌入*ST行列的長生生物,股票更名為*ST長生(維權),近日來在A股吹起了“妖風”,已經創下4個交易日漲停,今日更是開盤漲停,經過一段波動后,收盤再度封住漲停。

  根據公告,*ST長生目前已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時至今日其2018年半年度報告仍不見蹤影。而根據深交所交易規則,上市公司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后,兩個月內未披露半年報的,股票將被暫停上市。暫停上市后,兩個月內仍未披露半年報的,將可能被終止上市交易。

  向退市步步逼近的*ST長生“風光無限”,另一支虧損累累的個股:恆立實業的走勢也成謎。自10月19日以來,恆立實業在短短14個交易日里斬獲了13個漲停,區間累計漲幅達270.3%。今日雖然結束13個漲停,但依然在觸底后重新翻紅,截至收市上漲2.51%。

  恆立實業此前曾公開表示,公司主營暫未有明顯改善,公司報告期內的扣非后凈利潤為-515.36萬元。

  垃圾股大漲,究竟誰在買?

  面對A股妖股、垃圾股行情大漲,13日深夜,深交所新聞發言人就近期市場關心的問題答記者問時點名*ST長生、恆立實業:炒作特徵明顯,將重點監控。

  該發言人指出,從交易情況看,恆立實業、*ST長生近期連續上漲期間交易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投機炒作特徵明顯,個人投資者買入佔比均超過97%,賣出佔比也在90%以上。遊資大戶群體性炒作,中小散戶跟風,交易居前賬戶持股時間短,平均1至2天,短線交易特徵明顯。

  中國A股有句話:利空出盡即利好。正因這句話,投機者跟風炒作垃圾股的現象屢禁不止。

  早在1996年,甚至出現“消滅幾元錢以下的股票”的口號,當年市場上每天都會出現多支上漲幅度較大的垃圾股票。

  而近期炒作案例最典型的則是樂視網,債務纏身、多次提示有退市風險,利空消息眾多,但其股價依舊在12個交易日內創下逾八成的漲幅,多家遊資連續數日參与樂視網股票的買入與賣出。

  為什麼中國的遊資、散戶都愛炒垃圾股?

  價格便宜是重要原因。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左小蕾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說:“被炒作的股票都是小股票,它的價格較低,只要有一定的資金量就能炒上去。然而過一段時間,買入者就會獲利回吐,所以過一段時間它的價格會很容易下跌,這是一種投機行為。”

  被炒作的樂視網曾經股價觸底2元,*ST長生被炒作前股價也已跌破3元,均是有名的低價股。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直言,“股民炒差、炒新、炒小是中國股市的一大特色。垃圾股行情變化與政策監管環境有直接關係。”

  之前證監會盤中聲明中里曾經強調“要減少交易阻力、減少對交易環節的不必要干預”,此番表態引發市場猜想政策監管寬鬆,為炒作垃圾股留下空間。

  除了監管環境,宋清輝指出,垃圾股行情走高也與資本市場缺少優質股票有關。

  左小蕾也表示:“目前的資本市場上優質股票難尋,投資者很難找到值得長期投資,可以得到分紅的上市公司,一部分股民也就從投資股票變成了炒作股票。”

  投資者切勿眼饞,小心血本無歸

  被炒作的垃圾股,烏雞變鳳凰,這種現象備受爭議。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垃圾股再跌也總有個限度,一旦股民認為是超跌,這種預期就很容易反映到股價上。只要不涉及內幕交易,有人去炒垃圾股也很無可厚非。”

  宋清輝則認為,炒作垃圾股這種做法,對於散戶和資本市場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不但影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還會影響投資者投資信心。未來,隨着未來退市制度的嚴格實施,未來會有更多的垃圾股被迫退市,投資者對此應保持警惕,不要盲目炒作垃圾股,否則有可能血本無歸。”

  針對垃圾股問題,深交所昨夜發文表示要從兩方面加強監管,一是“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二是“加強對異常交易的實時監控”。

  對此,左小蕾建議,還應該加強懲罰力度。“究竟是誰在炒作垃圾股,要揪出來嚴懲。資本市場是一個長期投資的市場,炒作垃圾股是巨大的投機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操縱價格之嫌。不僅要要求這部分投機者回吐套利的資金,還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監管層要保護的是投資者的權益,不是利益。投資者本身要樹立正確的投資意識,杜絕跟風炒作。”左小蕾說。

  宋清輝也告誡投資者,針對垃圾股的走高,廣大的散戶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切記不要盲目抄底,否則或將血本無歸。“垃圾股”終歸是垃圾股,這一波瘋長中的領漲垃圾股後面預計會有一些變化,在監管趨嚴背景下,可能會有一些垃圾股“偃旗息鼓”,被徹底清理出市場。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推薦閱讀: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