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減稅力度不夠是悲觀主因 對新經濟期待打折扣

  秦曉:減稅力度不夠是預期悲觀主因 對新經濟期待要打折扣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方海平

  在由《財經》主辦的“2018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分論壇“科技賦能金融保險產業創變之路”中,香港金融發展局委員、招商局集團招商銀行原董事長秦曉表示,中國經濟目前的經濟狀態比較困難,主要是預期不好影響很大,預期不好一大原因是減稅力度不及預期。這輪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影響面廣大,但沒有像前幾輪工業革命那樣引起大範圍資本投資,因為是新經濟,對它們的期待要打折扣。

  秦曉認為,2019年會是比較艱難的一年,如果我們預測正確的話,美國經濟增速要回到2.5“,歐洲的增長率也會降低,再加上日本以及新經濟體,總體國際機構評估都比2018年要略微下降。其中變化比較大的是中國,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從2017年的6.9%、2018年的6.6%降到2019年的大概6.2%。

  中國經濟從2017年到2018年為什麼調頭?秦曉說,無非幾個因素:

  一是中美貿易摩擦,這個因素影響多大、需要多長時間顯現出來、什麼性質目前評估都做不到。“假如按照原來的計劃加稅,對中國的影響是0.2到0.3個百分點,但我覺得這個低估了。”

  二是需求疲弱,此前進出口方面有一些波動,現在人民幣匯率貶值后可能有利於出口。但長遠來看,它已經不扮演主要角色。投資方面,市場希望看到是政府逐步退出來,企業資本投資再增上去。但在2017年,實際的增長仍主要是政府部分。

  在當前環境下,市場期待什麼?

  秦曉表示:

  一是有意義的減稅,解除一些資本橫向流動和縱向流動的障礙,目前減稅力度顯然不夠,或者說沒有實現市場的預期,對中國的市場預期呈現悲觀的主要原因是對減稅的期待。“現在說經濟不好,也到不了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但預期不好是影響未來發展的。”

  另一個期待是新經濟,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目前新經濟的量和結構上還不能取代舊經濟來支撐中國經濟的發展,這一輪新經濟有一個特點,影響很大,每個人都在其中,改變了生活方式,甚至改變了很多認知。

  但和前幾輪工業革命相比,這輪變革沒有引起重大的資本投資。當火車出現的時候,或者汽車出現的時候,都是投資很大,涉及到鐵路、公路,往後追溯還有鋼材、水泥、玻璃等,會帶動一些新的大型投資。但互聯網是個輕結構,它的影響力很大,但是沒有引起一輪大的資本投資,因為它的特徵不一樣。所以期待新經濟支撐中國的發展要打個折扣,要給予更長的時間。

  (編輯:周鵬峰)

  (本文來自於21經濟網)

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合作媒體,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