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金融服務模式正在重構

  2018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暨金融科技峰會以“智創 穩進 新格局”為主題,切合金融科技的大趨勢。最近,我歸納了我國金融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是金融市場從保護性的有限度開放轉變為實行國民待遇的全方位開放,可能引發金融市場重構。證券業、保險業的市場比重加速上升,銀行業的市場相對下降,形成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三業相對均衡的金融市場格局;外資控股金融機構、混合所有制金融機構的市場比重加速上升,中資控股金融機構不再獨霸金融市場,形成中資、外資金融機構公平競爭的市場格局。

  二是金融業從相對寬鬆的分業監管轉變為趨於嚴密的穿透式監管,金融監管正在重構。頂層架構變革做實金融監管統籌協調機制,實現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的一致性。穿透式監管實現跨機構、跨產品、跨平台、跨市場監管的一致性,避免監管真空和縫隙,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率。

  三是科技創新融入金融應用場景,金融服務模式正在重構。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的金融應用,催生了新的支付模式和新的小微融資模式,構建十億級的直接信任鏈接。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應用,構建了多維度直接交互的架構和加密的數據網絡,有可能實現眾多參与方之間零距離、零時差的交通。

  金融業的市場重構、監管重構和服務模式重構,是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過程,並非所有的市場參与者都能勝出。我們應該如何抓住機遇,贏得競爭,實現價值?給個標準的答案,例如問題導向、市場導向,技術引領、需求引領,可能過於抽象、過於一般化。這裏提出兩條具體的路徑,供大家思考和研究。

  一、拓展数字信任,實現信用普及的價值。

  這幾年,新技術的應用,正在構建数字信任機制。

  阿里巴巴率先應用大數據技術發現信用,創造信用,發掘普羅大眾的信用價值,同時提升企業自身的價值。早在2016年,螞蟻金服和網商銀行就為500多萬戶小微企業累計發放貸款8000多億。此後,越來越多的科技平台、金融機構推出了基於大數據技術的信用服務。

  區塊鏈建立了一種“技術背書”的信任機制,通過數學方法解決信任問題,以算法程序表達規則,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在區塊鏈金融應用場景中,技術性信任可以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取代商業信用,這就增加了一種信任方式,用技術信任加持商業信用。其價值在於,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環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紐帶,可以創造信用,節約信用形成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容納更多的交易對手,有利於普惠金融的發展。

  不過,目前應用大數據技術的数字信任機制,仍然無法覆蓋大多數小微企業,而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数字信任機制,還停留在日活躍用戶很少的公有鏈社區和金融機構的少量嘗試性業務上。

  主要原因是,数字信任需要高品質的數據,包括具體的真實性,可靠的一致性,足夠的延展性。但目前,數據的可靠性不足,往往難以證明公開信息的真偽,難以保護私密信息的安全。數據的一致性不足,數據標準不一致,徵信系統不一致。數據應用的法律規範不完善,對公眾數據的歸屬和管理、個人信息的商業利用,缺乏具體而又明確的法律規範,個人信息濫用屢禁不止。

  解決上述問題,就有可能全面拓展数字信任的可能性:

  日常行為數據可以積累信任;

  算法可以在一定範圍替代信任;

  小範圍的信任可能變成大範圍的信任;

  有中介的間接信任可能變成無中介的直接信任;

  高成本的信任可能變成低成本的信任;

  無信任可能變成可信任。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實現5個可信:數據可信,資產可信,合約可信,物品可信,人品可信。這將創造巨大的價值。

  為此,我們需要“兩手抓”:

  一方面,進一步明確數據歸屬和管理的法律規範。包括明確公眾信息數據的社會屬性,保護公眾信息數據的安全;限定信息數據的商業應用範圍,防止企業和個人的私密信息被濫用。

  另一方面,加快數據資源整合,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包括建立標準統一的金融統計制度,建立集中統一的金融數據庫,建立互聯共享的金融數據應用系統,實現金融“一本賬”;整合銀行、工商行政管理、稅務、海關等部門的徵信系統,共建全國統一、信息共享的小微企業徵信系統,實現中小微企業信用增值。

  二、推動資源融合,實現流程優化的價值。

  新的數據世界是多中心、分佈式、數據云多元複合的結構體系,金融機構、支付清算、金融監管的系統之間通過數據通道建立多邊多向的聯繫,客戶通過移動終端鏈接節點進入系統,與金融機構建立間接的聯繫。而且,金融科技創新正在導向全新的趨勢:大中心變成多中心弱中心,大中介變成小中介弱中介。客戶之間可以越過中心、越過中介建立直接的聯繫。

  在多元複合的架構中,鏈接的性能面對挑戰。一是跨系統跨平台流程的優化。金融交易通常是跨系統跨平台的,需要同時執行信用認證、合約規定、監管規則等複雜的指令,要求不同系統不同平台能夠實現高速而又可靠的鏈接,並且節約資源,降低成本。二是客戶資產和數據的安全保護。每个中心、每個節點都必須達成可靠性、安全性標準,同時滿足便捷性、高效率要求;客戶的每個鏈接必須達成實時的響應,同時得到靠得住的保護。

  效率決定競爭力,效率決定價值。時代呼喚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務。一是用多維度立體取代平面。多維度一體化跨界服務能力,決定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二是用效率置換利率費率。管理流程的效率,決定銀行對客戶的議價能力;服務流程的效率,決定銀行對客戶的吸引力。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重構管理和服務流程,打造零距離、多維度、一體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為此,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化技術集成與資源整合:

  一方面,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以效率為中心重構金融服務流程,打造零距離、多維度、一體化的金融服務。

  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數據云、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有可能提高信用評價、風險定價和投資決策的效率,開發智能投顧、智能交易、智能支付、智能客服、智能資產託管等系統,全面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也有可能實現可預設、可認證、可監測、可追蹤的點對點交易,引入法律規則和監管控制節點,實現價值交換、契約執行、監管監督的同步處理,在保證交易品質的同時,切實提高監管效率。

  另一方面,推進技術、資本、數據、市場等資源的整合,以效益為中心重構商業合作模式,提高金融科技創新的效率和效益。

  中小金融機構是市場的主體。既有貼近市場、機制靈活的優勢,又有資本規模不大,經營範圍有限的劣勢。為此,中小金融機構應該抱團發展,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打造與大型金融機構同台競爭的實力。銀行與銀行,銀行與保險,銀行與基金,銀行與風險投資,應該以價值為紐帶,深化業務合作。中小金融機構可以組成金融科技聯盟,聯合投資金融科技研發單元,集中科技資源,統一研發,統一維護,共享成果,共擔成本。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按照優勢互補、利益分享的原則,建立長期合作商業模式。科技企業負責某類金融產品及服務平台的研發、維護和升級,金融機構負責創新產品服務的銷售和管理,雙方按照約定條件和比例分享創新產品和服務形成的新增利潤。在数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資源,數據創造價值。金融機構可以選擇戰略重點,選擇合作夥伴,採用適當的合作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分享,做強特定領域的業務。

  (作者系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

推薦閱讀: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