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完善金融科技制度 使科創新有方向有規矩

  李東榮:完善金融科技制度安排 使金融科技創新有方向有底線有規矩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周琰

  12月8日,以“探索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之道”為主題的“2018第二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致辭時表示,自古以來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促進金融和科技融合發展,不能把技術創新當作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建設兩個“輪子”一起轉,以金融安全、風險防控、消費者保護為重點,與時俱進地調整完善法律規範、監管規則、自律標準等制度安排,使金融科技創新有方向、有底線、有規矩。

  “回顧人類金融發展史,我們看到,基於共同的数字基因,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由來已久,並非是現在才出現的新事物。比如,冶鍊、造紙和印刷技術的發展,深刻改變了貨幣流通的形態、速度和規模。電報、電話等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跨期、跨地域的資源配置成為現實。”李東榮表示,縱觀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数字化浪潮蓬勃興起,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金融與科技融合程度更加緊密,互動態勢更加明顯,金融業正從信息化階段向数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更高階段邁進。

  2018年11月,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前沿和全球高度深刻指出,世界經濟数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新的工業革命將深刻重塑人類社會。因此,李東榮指出:“我們既要鼓勵創新,促進数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也要關注新技術應用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這些重要論述和趨勢判斷為我們探索数字化時代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之道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要求。”

  對於促進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李東榮指出需要把握好四個重要關係。

  首先,李東榮表示,要把握好需求引領與科技驅動的關係。促進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應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資源配置精準化、業務流程自動化、風險管理實時化、決策支持智能化等方面的優勢,不能離開實體經濟需求和金融業務場景空談技術的先進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不能打着普惠和創新的旗號,搞自娛自樂、“脫實向虛”的偽創新。

  “當前,國家正着力改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精準扶貧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在這些領域如何安全有效地發揮科技手段的功能作用,需要我們勤思考、下工夫、出實招。”李東榮稱。

  其次,李東榮表示,要把握好技術創新與制度建設的關係。自古以來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當前,各類新技術在幫助解決傳統金融服務短板和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数字鴻溝、算法黑箱、第三方依賴等方面的新挑戰。

  因此,李東榮指出,促進金融和科技融合發展,不能把技術創新當作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建設兩個“輪子”一起轉,以金融安全、風險防控、消費者保護為重點,與時俱進地調整完善法律規範、監管規則、自律標準等制度安排,對技術應用以及應用技術的人加以合理約束,使金融科技創新有方向、有底線、有規矩。

  再次,李東榮表示,要把握好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關係。隨着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金融業分工日趨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金融產業鏈和價值鏈持續拓展,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關係已經從相對單純的外包合作關係發展為業務、賬戶、數據、技術、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多類型的關聯交互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各類機構金融屬性和科技屬性的邊界變得模糊,機構之間的法律關係和責任認定更加複雜。俗話說“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各類機構在建立開放合作關係的同時,在業務邊界、法律關係、責任劃分等方面不能游移不定、含糊不清,應按照監管和自律要求,切實加強相應管理規範、市場約束和應急安排。

  最後,李東榮強調,要把握好強化監管與包容創新的關係。金融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一直以來,金融業的外部規制與監管都是比較嚴格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創新是引領金融改革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防範金融風險的必要手段。強化監管和包容創新並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談及如何實現創新與監管二者的平衡,李東榮表示:“這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這個方面,可以考慮借鑒監管沙箱、監管科技等新理念和新工具,建立一套能夠試錯、容錯、查錯、糾錯的包容性創新管理體系,使從業機構能夠在風險可控和範圍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開展應用試點、產品測驗、技術驗證,從而給真正有社會經濟價值的創新留有一定的空間和合適的觀察期。”

  “促進金融與科技更好、更安全地融合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凝聚政產學研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深入探索。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明確了促進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同時,協會作為國家級行業自律組織,願繼續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與廣大從業機構和金融消費者共同努力,為新時代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数字化時代要求的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之路积極貢獻力量。”李東榮表示。

推薦閱讀: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