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節奏放緩背景下:併購重組升溫將助力市場良性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 王軍

  在IPO節奏放緩背景下,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動作頻頻,併購市場日趨升溫。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28日,今年已有80家上市公司更新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情況,遠超去年同期28家水平。

  從今年披露方案來看,以產業橫向聯合、多元化發展、戰略合作等為目的進行併購的案例居多,買殼上市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相關案例被否的情況時有出現。

  上市公司收購能夠產生業務協同效益的標的資產,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實現雙方優勢互補,補足公司產業鏈,延伸上下游產業,拓寬業務“護城河”。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政策的积極鼓勵下,預計未來A股市場併購重組將顯著升溫,產業整合和戰略合作將漸成主流,助力A股市場生態良性發展。

  併購重組

  成為適宜退出途徑

  3月27日晚,烽火电子交建股份昊華科技3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併購重組相關公告,其中,烽火电子發布調整后的購買資產相關草案,交建股份也對購買資產相關預案進行了修訂,而昊華科技則公告稱,公司購買資產相關事項獲審核通過。

  拉長時間看,今年以來,已有80家上市公司更新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情況,相對去年同期的28家,顯著增加。

  在當前IPO環境收緊的背景下,“曲線上市”成為一些企業實現資本市場融資的有效途徑。“尚未上市的公司通過與已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間接進入證券市場。這不僅為企業提供了資本運作的新渠道,也為投資者帶來了新的退出機制。通過這種方式,企業能夠藉助上市公司的平台,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同時加快資產證券化進程。”黑崎資本首席投資執行官陳興文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面對IPO階段性收緊帶來的挑戰,併購重組成為一級市場參与者退出路徑中較為適宜的選擇。在國內,這一過程往往由產業鏈條較長的龍頭企業或創投機構主導,它們在推動和協調併購重組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與此同時,對於科技驅動型企業而言,擁有硬科技實力且發展勢頭良好的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可以實現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因此,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可以通過併購重組獲得資本的關注和資源的整合,從而促進自身的成長和行業的創新。

  “IPO政策收緊以來,我們確實感覺到對風險投資基金的退出帶來一定壓力。投融管退的‘退’這個環節至關重要,我們也在想各種辦法來增加這個退出的途徑,通過上市公司的併購退出,是一個重要的手段。”久奕資本合伙人王曉明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不過,與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有諸多的難點,但總體來看能夠通過上市公司併購的方式實現風險投資的退出,對促進風險投資,促進創新創業的發展,肯定是利大於弊。

  加速產業協同整合

  對於一級市場而言,在IPO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併購重組成為更現實的選擇。華南某公募基金人士向記者透露,多家一級市場參与主體,包括券商投行,更加關注這方面的業務機會。

  而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企業圍繞相關產業進行併購重組,打通主營業務的產業鏈上下游,可以提升公司整體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增強公司投資價值。

  記者梳理髮現,在今年更新披露重大資產重組的80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上市公司聚焦產業橫向聯合進行併購,還有多家上市公司出於多元化發展、戰略合作需要進行併購重組。

  此外,還有部分上市公司出於買殼上市目的進行併購重組,但記者看到,中毅達山東華鵬等上市公司均已收到交易所終止審核的通知,相關併購方案也因此失敗。

  併購重組的增多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對公司和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第一,實現規模經濟效應。通過併購企業可以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形成規模經濟。同時,併購還可以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用於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第二,完善產業鏈布局。通過縱向併購上下游關聯企業,控制關鍵原材料和銷售渠道,提高企業所在領域的護城河優勢。橫向併購可以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強企業的市場控制力。第三,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通過企業併購實現資源整合,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產出效率,從而實現企業間的資源優化配置。第四,實現多元化發展。企業集團通過併購可以使企業在保持原有經營領域的同時快速發展新業務,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經營。

  陳興文也表示,企業併購重組市場的活躍對產業鏈和公司本身均有顯著的正面影響。首先,通過併購重組,公司可以實現規模擴張和市場地位的提升,增強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和競爭力。其次,業務協同效益能夠促進資源整合和運營效率的提高,通過優勢互補,推動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提升整體盈利能力。此外,併購重組有助於優化產業結構,加速落後產能的淘汰和新技術的應用,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對於公司而言,這不僅能夠增強其核心競爭力,還能夠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提高公司的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影響力。

  不過,企業在併購重組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多方面風險。姚旭升向記者介紹,第一,抬高股價產生泡沫。併購重組作為A股市場的熱門題材,由於併購交易的複雜性,中小投資者難以識別其中的真實情況,往往會在跟風炒作的情況下為併購活動的泡沫支付高於其內在價值的溢價。第二,部分交易長期績效難以持續。第三,業績承諾引起商譽集中減值。第四,現金支付導致過度槓桿。由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存在嚴格的監管限制,公司不得不採用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等方式進行債務融資以實施併購,此舉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槓桿率相應提升。

  科創企業或成併購重點

  從近期併購重組案例來看,符合國家戰略、鼓勵科技創新的產業併購,逐漸成為併購主旋律。記者也發現,高端裝備、醫藥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賽道成為近年來併購高發領域。

  例如,國內醫療器械行業龍頭邁瑞醫療與國內心血管領域頭部企業惠泰醫療今年1月同時發布公告,宣布邁瑞醫療以約66億元的價格收購惠泰醫療控制權。邁瑞醫療稱,通過本次併購快速切入到心血管業務領域,能有效提升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而惠泰醫療則表示,可借力邁瑞醫療進一步提高新產品研發實力和海外銷售能力。

  “高端裝備、醫藥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行業產業鏈較長,企業在深耕主業的同時,通過併購重組進行產業鏈延伸,能夠提高對抗周期性風險的能力。”姚旭升表示。

  今年的併購重組案例显示出市場對新質生產力產業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先進製造領域。陳興文表示,“這一趨勢反映了市場對產業優勢和成長潛力的深刻認識,投資者更願意將資金投向那些能夠推動技術創新、提升產業鏈價值的併購項目。這些產業不僅具備競爭優勢,更擁有持續成長的動力。通過併購重組,企業能夠整合資源、優化結構,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推動整個經濟體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前進。”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財經APP

推薦閱讀: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