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02196,600196.SH)的2023:創新轉型兌現成果 积極推進創新產品本土化落地

近年來,在國內創新葯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葯企間的內卷程度也是與日俱增,這一背景下,走差異化競爭,走向市場更為廣闊的海外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創新葯企的“必選項”。

實際上中國葯企的國際化探索早在多年以前便已“萌芽”。就拿國內創新葯的龍頭企業復星醫藥(02196,600196.SH)作為觀察樣本,十多年前,復星醫藥自主研發生產的“青蒿素”類藥品就走到了非洲,為全球瘧疾防治作出重大貢獻。在此之後,復星醫藥從未停止探索和融入國際市場。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日前,復星醫藥披露了2023年報。透過這份“成績單”,我們正好可以窺見這家全球布局的製藥企業在推進創新轉型、提升全球運營能力等核心領域的最新進展。

創新轉型成果兌現期

對於復星醫藥而言,2023年可算作是創新轉型的成果集中兌現的一年。這一年,復星醫藥的多款創新產品顯著放量,其中漢斯狀實現收入超11億元,同比增長230.20%;漢曲優收入超27億元,同比增長58.19%;蘇可欣收入超9億元,同比增長19.67%。

值得一提的是,製藥業務依舊是堅實的基本盤。年報显示,若不計算新冠相關產品,營收同比增長約12.43%。其中,復星醫藥的製藥板塊實現收入302.22億元,營收佔比較上年同期提升2.9個百分點至73%。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表示:“通過製藥業務的創新產品,更多地推動了公司的增長,也彌補了新冠相關產品收入下滑帶來的影響。總體來說,新冠相關產品的影響已在逐步消化。”

從收入貢獻來看,復星醫藥的多款重點創新產品已經開始“扛旗”。其中,2022年3月獲批上市的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於報告期內實現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230.20%;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收入超27.49億元,同比增長58.19%;蘇可欣收入超9.22億元,同比增長19.67%。2023年,復星醫藥共有6個創新葯的8項適應症獲批上市。其中,漢斯狀於中國境內新增獲批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及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兩項適應症,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用於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靶向PD-1單抗藥品。至此,漢斯狀在國內已獲批4項適應症,上市迄今已惠及6萬餘名患者。

在細胞治療領域,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作為國內首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是復星醫藥的另一款重磅創新產品。2023年6月,奕凱達於中國境內新增獲批二線適應症,惠及更多一線免疫化療無效或複發患者。

創新產品源源不斷進入商業化階段,這得益於公司連續多年保持高研發投入強度。以2023年為例,復星醫藥投入研發的資金達到59.37億元,延續了增長態勢;其中,研發費用為43.46億元,同比增加1.02%。進一步看,僅製藥業務的研發投入便高達51.72億元,同比增幅為1.47%。截至2023年末,復星醫藥主要在研創新葯、生物類似葯項目超過70項。2023年,公司製藥板塊專利申請達206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5項、PCT申請11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4項。

財報显示,2023年公司自主研發、合作開發及許可引進的5個產品共7項適應症進入上市前審批階段。其中,斯魯利單抗注射液(PD-1抑製劑)第5項適應症一線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NSCLC)的上市註冊申請已經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小分子CDK4/6抑製劑FCN-437c的上市註冊申請亦於2023年11月獲國家葯監局受理。吳以芳表示,未來整個管線將會更加體系化,聚焦的核心領域在生命周期的分佈上保持合理,也會更加強調管線價值,復星醫藥將更加關注和聚焦於大品種。

縱深推進國際化進程

時鐘撥到2024年,“三十當立”的復星醫藥也來到了公司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的時間窗口。而如果要論復星醫藥接下來的戰略重點,開拓國際市場,為中國醫藥產業在全球範圍內打造影響力提供復星樣本應該是重中之重。

畢竟,從可量化也是最直觀的市場規模來比較,2023年全球醫藥市場整體規模為1.585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醫藥市場的規模為2391億美元(以2023年人民幣兌美元年平均匯率約1:7.08換算),全球醫藥市場總體規模為中國市場規模的六倍以上。預計2030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可達到2.091萬億美元,中國的市場規模為3707億美元,全球醫藥市場規模仍為中國市場規模的五倍以上。顯然,出海可以讓國產創新葯找到更廣闊的市場,提升總銷售收入。

作為一家有着國際化視野和全球化布局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近年來複星醫藥持續在創新研發、許可引進、生產運營及商業化等多維度踐行國際化戰略,提升運營效率,強化全球市場布局,並已主要覆蓋美國、歐洲、非洲、印度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以漢斯狀為例,2023年12月,斯魯利單抗注射液獲得了印度尼西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BPOM)批准用於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這是該產品首次於海外市場獲批上市,也是首個在東南亞國家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單抗。

在吳以芳看來,漢斯狀作為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 單抗,目前在全球所展示的療效是Best-in-class,在整個治療中的優勢是切入市場的關鍵點。據了解,今年1月該產品已經完成首批海外發貨。同時,復星醫藥也將目光瞄向了成熟法規市場。目前,斯魯利單抗注射液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SCLC)的上市許可申請已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受理。

另一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的漢曲優用於治療乳腺癌的上市許可申請也已獲美國FDA受理。值得一提的是,漢曲優在3年時間內已經實現了全球商業化快速推進和落地,並成為獲批上市國家和地區最多的國產生物類似葯。截至目前,漢曲優已於40餘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並進入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多個國家的醫保。後續,該產品有望成為首個在中國、歐盟、美國獲批的國產生物類似葯,進一步覆蓋歐美主流生物葯市場。

復星醫藥在全球範圍內的商業化進展順利,這與其高質量的商業化團隊有着密切關聯。據了解,目前復星醫藥的海外商業化團隊約有1000人。針對美國市場,吳以芳表示:“目前是按照組建自營商業化團隊的思路在向前推進,原來圍繞的仿製葯的隊伍相對已經比較成熟了,在美國市場已經可以能夠很穩健地產生銷售收入,並且實現現金流自平衡。”而在非洲等新興市場,復星醫藥也建立了5個區域性分銷中心。

在推進創新葯國際化的同時,復星醫藥也积極將國際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引入中國市場。最新的案例是,去年底,公司控股子公司美中互利與Insightec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國境內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於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腦部治療系統(“磁波刀”腦部治療系統)在中國境內及港澳市場的商業化拓展、臨床應用及研究,幫助帕金森病患者和特發性震顫患者重獲高質量生活。

無獨有偶,2023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於中國境內及中國香港的裝機量共計55 台,“胸腹腔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於2023 年6月獲國家葯監局國產醫療器械註冊批准,當年底首台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落戶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甘肅醫院,這也標志著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進入商業化時代。

50億生物產業基金落地 與地方政府共促創新轉化

創新兌現能力,以及對產業的深刻理解,也令復星醫藥得到了多個地方政府的青睞。3月12日,復星醫藥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及企業復鑫深耀、復星醫藥(深圳)、復健基金管理公司與深圳市引導基金等其他7方投資人擬共同出資設立目標基金。目標基金計劃募集資金人民幣50億元,其中深圳市引導基金認繳份額達50%。

復星醫藥表示,本次投資旨在通過進一步加深復星醫藥與深圳市的資源優勢共享和合作,豐富參与深圳大健康領域(生物醫藥為主)企業培育的渠道,加強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儲備和布局。目標基金將以深圳為重心,募集資金全部投資於生物醫藥、細胞和基因等領域,其中投資於生物醫藥領域的金額不低於目標基金可投資金額的70%。

據悉,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基金是為貫徹《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和“20+8”產業集群部署,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升級發展專門設立的產業基金,基金規模為人民幣50億元。2023年9月,由復星醫藥作為控股股東發起設立的復健資本中選為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管理機構。

吳以芳表示,近年來,復星醫藥創新研發的投入一直在中國葯企中前列,旗下也有非常成熟的創新研發的平台。過去這些年多款創新葯上市,客觀也證明了復星醫藥在創新研發及商業化落地方面的一種戰略能力。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產業基金,聚焦源頭創新轉化,並通過產業基金也在全球布局一些前沿的技術,可以說,我們既了解中國,也了解世界,深圳乃至大灣區需要一個產業投資者能夠利用自己的創新生態,支持整個深圳生物醫藥生態的建設。所以這種情況下,大家在戰略上一拍即合

最後,如果要用一組詞來概括復星醫藥的2023年,創新轉型與國際化無疑是最為貼切的。儘管對於復星醫藥來說,這兩個詞彙都不能算是新話題,畢竟創新本就是刻在復星醫藥DNA里的特質,而出海亦早已成為復星醫藥的長期追求。未來,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之下,可以期待的是,復星醫藥將繼續圍繞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通過加強創新投入來促成更多全球領先技術和創新產品的研發和轉化落地,為中國醫藥產業走向世界提供復星智慧和樣本。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

推薦閱讀: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