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基沖規模遭禁 委外定製基金接過衝量大旗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晗)自去年底,監管部門淡化貨幣基金在季末規模排名賽中的作用后,以發起式為運作模式的“兩戶基”頻頻現身公募市場。3月20日,泰達宏利基金髮布泰達宏利金利3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根據公告,該基金當日售罄,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僅為2戶,認購金額高達10.1億元,根據認購戶數少且認購資金量較大的特點,疑似委外機構定製化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兩戶基”頻頻亮相市場,3月16日,前海開源乾盛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髮布合同生效公告,該基金募集期限自3月5日-12日,兩機構共同認購40.1億元金額。與此同時,招商招鴻6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銀河庭芳3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建信睿豐純債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紛紛下發基金成立合同,認購戶數均為兩戶。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0日,今年以來共有176隻基金相繼成立,其中發起式債券型基金數量為50隻,如華安安逸半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中銀豐潤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等。

  還有更多的存量產品陸續轉型,證監會官網最新募集申請數據显示,截至3月9日,包括43隻基金計劃由普通產品轉型發起式運作模式,上述基金目前已經上報至證監會等候審批。

  對於近期公募市場上發起式基金髮行熱度驟升的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發起式委外債基大批量發行或與一季度時間節點臨近有關,每逢季度末,基金公司會大量發行基金產品衝刺規模,此前體量更大且收益穩健的貨幣基金成為規模衝刺利器,不過去年底,監管弱化貨幣基金規模排名,委外機構定製化債券型基金成為新的粉飾規模新選擇。

  大泰金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驊也認為,一方面在貨基產品監管趨嚴的情況下,發起式的定開債基除了衝刺規模還有對低風險偏好的機構投資者分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去年委外監管新規規定單一持有份額超50%的新基金需採用發起式基金形式,且採用封閉式運作或定期開放運作,定期開放周期不得低於3個月。此後,委外定製基金產品大都以發起式定開債基的形式出現,去年底委外債基就開始集中申報。

  事實上,2016年下半年,委外業務大行其道,公募基金淪為銀行等理財資金通道,業內人士認為,一旦遭遇機構資金大額贖回會造成產品凈值劇烈波動,同時存量資金無法正常運營,淪為殭屍產品,不利於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去年證監會下發“3·17”委外新規,委外機構定製基金緊急遇冷,部分產品在監管重壓下,遭遇機構資金贖回淪為迷你基金被迫清盤,部分基金尋求“拼單”的形式,將單一機構持有人持有比例降至50%以下,同時跟投資金採用發起式運作模式。

責任編輯:王萌

推薦閱讀: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