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壽6月禁閉快滿核心兩指標雙降 規模保費縮五成

  此外需注意的是,從2017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可見,渤海人壽進行股權質押的股東數目驟然上漲

文 |《投資時報》記者  宋希 文 |《投資時報》記者  宋希

  一旦提及渤海人壽,最引人關注的便是它與海航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海航集團一壽一財及兩保險中介機構(渤海人壽、華安財險、揚子江保險經紀、海南通匯保險代理)的保險版圖中,渤海人壽佔據着重要地位。

  只是,即便作為海航系的“肱骨之臣”,渤海人壽過去一年還是沒有逃離保費收入下滑的窘境。近日,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對各家保險公司2017年保費收入進行了統計和排名,重磅推出《2017險企保費收入榜》。在人身險保費排名方面,渤海人壽排名第49位。榜單显示,2017年其保費收入情況不夠理想,規模保費和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雙雙下滑。

  w

  具體來看,渤海人壽2017年實現規模保費收入85.05億元,同比下降了54.01%;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2.44億元,同比下降37.05%;實現保護投資款新增交費42.61億元,同比下降63.85%。

  同時,在2017年規模保費中,萬能險收入佔比為50.1%,2016年該公司的萬能險收入在規模保費收入中的佔比為63.61%,相較之下下降了13.51%。

  在“保險姓保”的強監管政策以及萬能險新規的影響下,作為一家典型的“資產驅動負債”型保險公司,渤海人壽規模保費下滑並不出人意料。

  有市場人士表示,渤海人壽和海航之間的往來關係,往往是海航先有投資需求,渤海保險再通過資產收益率釐定萬能險收益結構后售賣。如此一來,永遠處於被動狀態的渤海人壽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從不少媒體的報道可見,海航集團近一年來步入多事之秋,不得不面對此前激進擴張后留下的各種后遺症。而就在其問題不斷湧現之時,渤海人壽在2017年10月10日保監會的治理現場評估中,“十宗罪”赫然在列,並被要求自監管函下發之日起六個月內,禁止直接或間接與海航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開展相關交易。該“禁令”時至今日已滿五個月,整改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除上述問題,從2017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可見,渤海人壽進行股權質押的股東數目也驟然上漲。2017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显示,該公司股權質押的股東包括其最大的股東渤海金控,以及江蘇凌雲置業有限公司,分別已質押259200.6萬股、44600萬股。到了第四季度,除了上述兩家股東外,又增加了6家,包括廣州利迪經貿有限公司、廣州市澤達棉麻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國華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寧波君安物產有限公司、上海聖展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寧波君安控股有限公司,各自已質押100000萬股、103700萬股、117800萬股、87700萬股、18000萬股、30400萬股。

  自此,渤海人壽前五大股東均已入列。外界有分析指,這些股東方之所以選擇股權質押或因各自公司內部出現資金流動性不足問題。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許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堪憂之時,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渤海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達516.35%。雖然相較上季度有所下降,但依然非常充足。

  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显示,該公司經營業務現金流為 23.93億元,凈現金流則為-1.6億元。對此,渤海人壽表示,將积極調配公司資金,保證現金流充足,目前公司的流動性水平處於合理範圍。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做好相關指標的日常監測,充分預估未來現金流出金額,準備充足現金及流動性資產以滿足流動性要求。

  最新數據表明,2017年渤海人壽總營收為108.79億元,同比增長31.8%,凈利潤則為1.77億元。

責任編輯:張文

推薦閱讀: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