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組成員詳解:為何CPI漲幅目標定3%

  專訪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司長肖炎舜: 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需要處理好五大關係

  本報記者 王爾德 北京報道

  3月20日,全國人大表決通過《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提出了2018年國民經濟發展的目標。“這些主要預期目標,考慮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符合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際。”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司長肖炎舜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

  肖炎舜表示,《報告》提出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這就需要我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經濟發展中穩和進、穩增長與調結構、政策取向不變和適度預調微調之間的五大關係。

  6.5%左右是處在合理區間的速度

  《21世紀》:《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的目標,這主要基於什麼考慮?

  肖炎舜:第一,這個速度符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實現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十三五”時期需要經濟年均增長6.5%以上。2016年、2017年我國經濟分別增長6.7%、6.9%,在這個基礎上,今後3年經濟增速即使略低於6.5%,也可以實現翻一番目標。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今年提出6.5%左右的增長速度,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相銜接的,有利於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打得更牢固、為以後工作爭取更大主動。

  第二,這個速度符合經濟規律和客觀實際。從發展趨勢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已從高速轉向中高速,6.5%左右是處在合理區間的速度。

  從發展條件看,6.5%左右的增速與潛在增長率大體一致,是可以實現的。我國城鄉、區域“兩大差距”仍然是經濟發展的巨大空間所在,消費和產業升級蘊藏着巨大發展潛力。

  第三,這個速度體現了緊緊抓住歷史機遇期推動發展的要求。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去年我國經濟增速達到6.9%,比2016年加快0.2個百分點。

  在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的情況下,今年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6.5%左右,與去年的預期目標持平,有利於引導各方面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集中精力深化改革,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21世紀》:為什麼《報告》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定在3%左右?

  肖炎舜: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目標與去年目標保持一致,但比去年實際漲幅高1.4個百分點,主要基於三大考慮。

  首先,翹尾影響略高於上年。今年物價受翹尾因素影響約1個百分點,比上年的0.6個百分點有所上升。

  其次,預計新漲價因素有所上升。2017年物價變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由上年下降1.2%,轉為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的下降態勢。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走勢具有恢復性上漲特徵,據有關部門測算,2017年12月工業品整體價格與2013年5月的水平大體相當,但與2011年9月的高點相比,還低約4.2%。

  儘管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在基數效應下已經開始高位回落,但推動其上漲的一些因素依然比較明顯。前期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快且持續時間較長,不排除向下游工業消費品傳導、引起居民消費價格上漲。

  同時,今年人工成本和收入上升還會繼續推動服務價格上漲,少數農產品也存在波動的可能。市場普遍預計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高於去年實際水平。

  第三,居民消費價格預期目標略高一些,也為推進改革預留了一定空間,還考慮了积極引導市場預期的需要。

  為何將調查失業率納入預期目標

  《21世紀》:在就業目標中,首次提出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為什麼將調查失業率納入預期目標?

  肖炎舜:今年首次將城鎮調查失業率指標納入預期目標,這是一個重要改進。

  長期以來,我國主要採用城鎮登記失業率,其數據來源是政府就業管理部門的行政記錄,統計範圍是非農戶籍人口,把失業人口定義為16歲至退休年齡內、沒有工作而想工作,且在就業服務機構進行了失業登記的人員。

  由於其統計的是擁有城鎮戶籍,且自願主動前往就業服務機構進行登記的失業者,因此難以全面反映失業狀況。比如有的城鎮戶籍人口,即使失業了卻不願意去登記,特別是大量已經成為城鎮常住人口的农民工,由於沒有城鎮戶籍,即使處在失業狀態,也沒有被統計到失業人口之中。

  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來自勞動力調查,統計範圍是城鎮常住人口,既包括城鎮本地人,也包括外來的常住人口,對失業人口的定義是沒有工作、當前可以工作、正在尋找工作的人員。由於它不要求失業登記,也不限定城鎮戶籍,涵蓋了包括农民工在內的城鎮常住人口。

  目前我國使用城鎮調查失業率這一指標的條件已經成熟,將這一指標納入預期目標,能更全面反映就業狀況,更好體現共享發展的要求,體現了黨和政府更加重視就業,突出了提高就業質量,實現更加公平、更加充分就業的工作導向。

  城鎮調查失業率與城鎮登記就業率并行使用,主要是為了平穩過渡。

  如何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

  《21世紀》:《報告》提出,“要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如何把握宏觀調控的度?

  肖炎舜:首先,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着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因此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防止政府干預過多、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發揮好政府作用,彌補各種市場失靈問題。

  其次, 適應發展階段性特徵和經濟形勢變化,處理好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的關係。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一般來說,宏觀調控要與發展階段性特徵和經濟形勢變化相適應,該擴大需求時要擴大需求,該調整供給時要調整供給。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結構性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在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

  這個時候,如果一味刺激需求只會積累更多風險、透支未來增長。對宏觀調控思路作出重大調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治本良藥。

  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就要正確處理好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的關係,着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要適度擴大總需求,這是搞好宏觀調控必須把握的重要要求。

  第三,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處理好經濟發展中穩和進的關係。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必須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精準度,把握好工作力度和節奏。

  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考慮各種困難,堅決防範各種風險特別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另一方面,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有力有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長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第四,堅持區間調控的思路和方式,處理好增長與結構、質量和效益之間的關係。

  我國宏觀調控的一個重大創新,是確立了區間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按照區間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增加、收入增長、環境改善,就能集中精力促改革、調結構、添動力。

  要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採取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舉措,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必須堅持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點。

  要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要尊重經濟規律,遠近結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經濟平穩增長和質量效益提高的互促共進。

  《21世紀》:《報告》提出,今年繼續實施积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如何理解這一要求?

  肖炎舜: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處理好政策取向不變和適度預調微調的關係。

  今年赤字率按2.6%安排,比去年預算低0.4個百分點,主要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財政增收有基礎,也為宏觀調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間。

  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與去年是持平的,財政支出規模進一步擴大,加上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財政政策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並沒有減弱。

  這些說明,儘管今年財政赤字率略有下降,但积極財政政策的取向並沒有改變。從歷史上看,1998年到2004年,我國連續7年實施积極的財政政策,其間財政赤字率就多次下降。2008年以來,我國积極財政政策的取向一直沒有改變,但赤字率則是有升有降。

  《報告》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要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用好差別化準備金、差異化信貸等政策,引導資金更多投向小微企業、“三農”和貧困地區,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注重相機調控,在基本政策取向確定后,要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這樣才能把取向明確的政策實施好,防患於未然,達到穩政策穩預期的目的。

責任編輯:陳永樂

推薦閱讀: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