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6.5%增速:只要就業增加速度低點能接受

  今年計劃報告部分指標調整 首次納入調查失業率指標

  本報記者 定軍  實習生 楊玉宛 何葳 北京報道

  導讀

  今年的宏觀調控指標調整更細更全,首次把城鎮調查失業率列入預期目標,細化科技進步貢獻率、研發投入強度等指標,不再提全社會投資增速目標。指標調整變化,是為了促進經濟更高質量發展,《計劃報告》指出,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的宏觀調控指標調整更細更全。

  “今年我們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把城鎮調查失業率列入預期目標,就是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鄉就業狀況,也可以說這是自加壓力。”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談到今年新增加的宏觀調控指標時說。

  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關於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計劃報告》)中,出現科技進步貢獻率、研發投入強度等細化指標。同時也有一些指標變化,比如2018年全社會投資目標沒有量化数字。

  上述指標調整變化,是為了促進經濟更高質量發展,《計劃報告》指出,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遠指出,現在淡化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給各地發展以更大的靈活性。而強化防範金融風險、就業等指標,這表明決策層在防控風險中追求高質量增長的決心。總體來講,2018年經濟增長會延續2017年繼續復蘇的態勢。

  指標變化反映高質量發展要求

  3月20日,全國人大批准了《計劃報告》,這表明中國高質量增長新的里程已經開啟。

  根據上述報告,2018年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在中高端消費、数字經濟、綠色低碳、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實現更高層次的動態平衡。

  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特別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紮實進展,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經濟增速目標是6.5%左右,和去年一樣,沒做調整。但是,該增速低於2017年實際增速6.9%。

  3月20日,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韓文秀在國新辦舉行的《政府工作報告》修訂情況吹風會上指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6.5%左右,只要就業增加、收入增長、環境改善,速度稍微低一點或者稍微高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樣的速度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符合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符合市場的預期,所以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還是可以實現的。

  今年除了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和去年一樣外,也有大量的目標和去年一致。比如CPI目標是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目標是10%,登記失業率目標是4.5%以內等。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很多指標沒變是正常的。消費升級、消費驅動是一個長期的轉型思路,要促進消費還要解決很多後顧之憂,比如醫療、養老、住房這些成本都比較高。目前,部分問題正在得到解決,比如人才公寓、醫改、教育改革等主要是降低居民生活成本,讓人們敢去消費,進而形成經濟的良性循環。

  今年財政赤字率相比去年下調,同時廣義貨幣目標也在下調。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速目標與去年實際增速一致,這意味着今年實際宏觀槓桿率目標(可以使用M2/GDP)比去年有所下降。比如以增速為例,去年M2增速與GDP增速之比是1.84,今年則降低到了1.26左右。

  去年科技等多個指標沒有細化,今年則強調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要達到58.5%,高於2017年57.5%、2016年的52.2%;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為2.16%,高於去年實際的2.12%数字。

  林致遠指出,淡化和不提投資增速目標,強調科技投入目標,反映了要求經濟要更多地由科技創新和消費來拉動,而不是投資驅動,這顯然是對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他認為,現在外貿紅利、人口紅利、房地產紅利都消失得很快,中國經濟需要尋找新的動能。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就是一個好的方向。中國要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就要多生產一些高精尖的產品。這背後就是技術的進步,技術進步就需要人力資本的提高,這就是高素質發展的基本要求。

  首次納入調查失業率指標

  很多指標在淡化,在《計劃報告》中甚至都不提了。而部分指標過去沒有提,現在則給出了詳細的数字。

  2017年的計劃報告有全社會投資增速目標,為9%,今年這一指標不再提。去年服務業增速是8%,今年服務業增速目標只有7.6%左右。

  另外,過去從未有調查失業率目標,今年《計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有調查失業率目標,為5.5%以內。

  《計劃報告》提出,今年首次將調查失業率指標納入預期目標,涵蓋了农民工等城鎮非戶籍人口,能更全面準確反映就業狀況,更突出解決當前結構性問題,提高就業質量的工作導向。城鎮調查失業率與城鎮登記失業率并行使用,主要是為了平穩過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20日的記者會上指出,今年首次把城鎮調查失業率列入預期目標,就是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鄉就業狀況。

  李克強表示,今年的高校畢業生達820萬,是歷史新高,還有近500萬中專畢業生,加上近百萬復轉軍人和去產能轉崗職工,必須努力保障他們的就業。“絕不允許有零就業家庭出現,這就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拓展就業崗位,特別是培育新動能。”

  韓文秀指出,今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就業除了有總量方面的壓力,還有結構方面的矛盾。今年將有大約820萬高校畢業生,還有大量中職畢業生,去產能可能要產生一些下崗分流人員,還要為农民工進城預留一些崗位,所以既有總量方面的壓力,同時也有結構方面的矛盾。

  “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就業。”韓文秀說。

  (編輯:李博,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dingjun@21jingji.com,libo@21jingji.com)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推薦閱讀: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