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記者會向金融業 傳遞三大积極信號

  ■董少鵬

  昨天,李克強總理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提問,對金融監管、改革、發展問題進行了闡釋。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背景下,李總理的談話向金融業傳遞了三大积極信號:

  一是資本市場更加開放包容的信號。

  李總理表示,過去一些“互聯網+”的企業總是到海外上市,現在我們已經要求有關部門完善境內上市的制度措施,歡迎他們回歸A股,同時要為境內的創新創業企業上市創造更加有利的、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

  這一表態夯實了互聯網等創新創業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的政策基調。在今年初2018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上,已經提出了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包容性和適應性的命題。目前,證監會等部門以及滬深交易所正在积極推進相關制度的修改完善工作。已在海外上市的互聯網等創新龍頭企業有望通過存托憑證、直接發行A股等方式回歸境內股票市場;境內尚未上市的優質創新企業將在具備條件的前提下登陸股市。

  與此同時,李總理表示將放寬服務業的准入。其中就包括降低甚至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政府工作報告重申了這一政策取向,相關法規的修訂也已在進行中。

  無論是完善制度讓優質創新企業上市或從海外市場回歸境內市場,還是降低外資參与境內金融市場的門檻,其目的都是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開放度,使其承載更多優質市場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是繼續堅持依法嚴格監管的信號。

  李總理指出,最近監管部門主動出手、果斷處理,就是要讓這些點狀的風險不擴散,該戳的“膿包”還是要戳,否則也有道德風險。他進一步表示,未來有類似的問題出現,還會堅決地處置。

  2017年,監管部門依法打擊資本市場價格操縱和內幕交易行為,集中整治萬能險市場,開展同業賬戶專項檢查,整頓信託市場、理財市場等,去除脫離實體經濟需要的高槓桿業務。對所有金融業務實施穿透式監管,大力度擠壓監管套利空間。依法處置了寶能等運用保險資金舉牌上市公司和短炒股票案件,安邦等運用多層嵌套股權架構挪移銀行體系資金案件。

  整治不等於壓制,而是正本清源,分類處置,區別對待,既要消除因監管不力形成的金融頑疾,也要為市場健康發展留出拓展空間。戳破膿包,是對整個金融體系的保護,是對理性金融活動的保護。

  李克強對未來類似問題“還會堅決地處置”的表態,以及“合併保監會和銀監會就是為了防止有規避監管行為發生”的闡釋,既是對金融機構說的,也是對投資者、金融消費者說的。如果金融活動脫離實體經濟需要,變味為“炒錢遊戲”,少部分人可能一時開心,但最終一定是多輸的結局。

  李克強在記者會上提到,“市場活力和人文精神是相輔相成的”。筆者認為,這個邏輯同樣適用於金融市場,必須以嚴格依法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秩序,以嚴格依法監管引導各類主體理性參与。

  三是有足夠能力防範風險的信號。

  李總理表示,中國有能力防範、也不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因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金融運行也是穩健的。他解釋說,中國的銀行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都高於國際標準。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15%左右,這也相當於存了20多萬億元的風險準備金。

  同時,他還解釋了主動調低財政赤字的理由,一是財政收入堅實可靠——“去年經濟穩中向好、財政超收超出預期”,“而且今年前兩個月財政收入又達到兩位數增長”;二是預先備足應對工具——“為應對如果國際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一些新的風險點出現而備足工具”。

  從2018年開始的未來三年,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是三大任務之一。我們既要考慮國內不利因素,也要考慮國際不利因素,特別是充分估計一些目前還難以預料的不利因素。戰略上要“糧草先行”、“留有後手”。推進以三去一降一補為先導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度整頓金融秩序,主動降低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槓桿率,預留應對災備的金融資源,做好必要的政策和工具儲備,就是這一戰略的具體體現。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依然

推薦閱讀: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