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中關村創投群體再踏AI浪潮

  AI有幾波發展,這個領域前些年曾冷下來過,但如今大模型給市場帶來了新活力。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舊金山灣以南,是美國硅谷所在,因集中芯片設計製造業精英而被稱為“硅谷”。大洋彼岸的中國北京西北,海淀中關村一直被視為中國創業與前沿技術的代表。

  4月25日至29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創新: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圍繞人工智能、空間科學、生命健康、碳達峰碳中和、未來產業等科技前沿和熱點議題,邀請各界人士交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特設“人工智能主題日”,圍繞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一系列國內外人工智能熱點話題展開前沿技術討論。

  25日大會進行了十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具體包括《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2024-2027年)》、全模擬光電智能計算芯片、人工智能成果、量子云算力集群、第三代“香山”RISC-V開源高性能處理器核等。

  其中發布人工智能成功的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介紹稱,此次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原型“通通”發布,可以識別人類意圖並主動提供幫助,已達到兒童一定智力水平,並且正在持續成長中。

  創業與投資誕生地

  外界不熟知的是,中關村創業一條街最初瞄準的是酒吧消費,但伴隨改革開放與技術的發展,一路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幾經迭代。

  海爾壯大前的工廠管理規則“不準在車間隨地大小便,不準哄搶工廠物資”,聯想第一塊主機板是在香港柴灣一個凌亂不堪的作坊里生產出來。如今的製造業巨頭早年間也都是從點滴做起,而製造業背後的技術,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的初創與投入。

  作為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第一筆國際風險投資、國家首個自主創新示範區的起源地,北京海淀一路見證中國風險投資與前沿技術的培養與發展。

  1997年,創立四通立方的王志東奔赴美國硅谷拜會銀行家和投資人,為自己的企業尋找風險投資。那時的風險投資對國內市場而言還是一個新名詞。相近的時間,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張朝陽獲得來自兩位美國教授的兩位22.5萬美元啟動資金,創建“愛特信”網站。

  1997年是中國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一年。2000年,亞信、UT斯達康、、搜狐等公司先後赴美上市,攀升的股價讓更多人投入創業大潮。自2011年,車庫咖啡、雕刻時光、3W咖啡等咖啡店陸續入駐中關村一條街,創業與投資的生機也開始在這裏紮根。

  在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的記憶里,中國創投市場的爆發前夜是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後,行業進入了一個投資低迷期,到2009年逐漸反彈,募資、投資、退出案例數量均創下歷史新高。無論是2009年創業板開通,還是2010年的險資開閘,均促進本土創投迎來了崛起時刻。

  而如今的環境在王嘯看來,也處在一個潮的開端——生成式AI將重構人類社會。受到外部環境和周期的影響,如今科技創業的門檻更高,對創始人要求也更高。與過去相比,這一波AI熱潮在2021年興起時有點類似2000年,無論互聯網還是大模型,都是少數人知道並關注。不同的是,現在的科技環境整體優於十幾年前,人們對科技的認知以及接受程度都有了很大提升。當時中國還沒有加入WTO,GDP總量排名第六 ,為10萬億,大學生畢業生191萬。但2023年,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1158萬人,GDP126萬億。

  為配合AI浪潮的落地與發展,海淀人工智能創新生態組搭建“5+1”大模型創新孵化器布局,其中,“5”是指深度合作奇績創壇、創新工場、無限啟航、智友研究院、紅杉中國数字科技創新中心等5家已率先布局大模型垂直孵化的頭部孵化平台,“1”是指正在支持智譜華章建設大模型產業孵化中心,予以資金、空間、企業服務等綜合保障。

  另外,中關村還有一片約39平方公里的“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南至北三環、西至圓明園西路-萬泉河路,北至北五環(含沿線地區)。在集聚區內,以東至學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萬泉河路、北至清華西路-清華東路,約9.5平方公里的區域率先建設集聚區核心區。並在核心區內,首批重點建設五道口人工智能產業園、北大西門人工智能產業園、中關村西區人工智能產業園、清華科技園等四個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總建築面積約67萬平方米。

  正如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上所言:正是一代一代的中關村人不斷創新和拼搏的“中關村精神”,讓這裏誕生了一系列世界級公司。

  追趕AI浪潮

  從二十世紀初的互聯網技術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每一代引領創業者與投資人的技術趨勢都不同。王嘯更看重所謂“勢”的重要性,他對記者表示,當你在一個大的浪潮下面,浪潮就會推動你往前走,而做投資就是一件借船出海的事。應運而生、順勢而為,無論何時都是一條主線。當然這背後需要多年的積累,比如現在大模型創業,創業團隊需要積累多年的AI經驗。落到具體的創業項目上,實際難度仍非常大,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在中關村論壇“投資北京”大會上,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發言稱,大模型發展有兩條路,除了越做越大,還能越做越專。大模型不是泡沫,將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

  在周鴻禕看來,大模型有兩條路,一條是越做越大,OpenAI走的就是這條路。這條路需要政府層面多指導,鼓勵開源、開放、共享的理念,組織一個開源社區,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共同推動技術的進步,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還有一條專業大模型路徑。在周鴻禕看來,2023年百模大戰,解決了大模型從無到有的問題。2024年則是場景之年,如果有一萬家企業尋找了一萬個場景,開發了一萬個大模型,那大模型就真正進入百行千業。新一輪工業革命因此會在中國率先出現。

  硅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在演講中也提及AI可改進的方向,其中包括低算力的AI,行業可以通過非常小的架構、非常小的數據集,實現非常好的AI效果。

  聚焦垂直行業創業大模型技術是目前市場派投資者的主流觀點,王嘯對記者表示,AI有幾波發展,這個領域前些年曾冷下來過,但如今大模型給市場帶來了新活力。這一波AI是目前少數有大共識的賽道,只是細分方向上——比如做通用模型還是側重應用,行業內目前仍有分歧,但整體大家都看好這個領域,包括軟件與硬件、模型與應用。

  論壇會議上,來自面壁智能的AI Agent 智能體應用與端側模型“小鋼炮”MiniCPM 也有亮相。面壁智能聯合創始人、CEO 李大海認為,以大模型為核心的 AGI 革命是第四次重大技術變革,它可以和蒸汽革命、電力革命、信息革命相提並論,並將持續至少 20 到 30 年,深刻改變世界。

  從商業化層面來看,面壁當下更側重企業端的產品驗證。目前,面壁將大模型與Agent技術部署落地於金融、教育、政務、智能終端等應用場景。李大海認為,儘管很難預測未來行業發展,但隨着時間推移,公司會出現“分層”,大模型應用可能會百花齊放,然而通用千億大模型不會太多,可能只有極少數的幾家公司最終能突出重圍。

  創新工場執行董事、創新工場前沿科技基金總經理任博冰長期對比觀察中美在大模型領域的進展情況,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創業者就逐漸處於冷靜的狀態,開始去研究一些細分領域,開始找一些具體合作,並非像過去一樣“拿着鎚子找釘子”,甚至開始與很多行業內部人士開啟共創,這個變化是很明顯的。

  至於大模型到底適合落地於什麼場景最高效,任博冰對記者表示,目前大部分模型能力還未被深度用好,很多場景也還未被真正深度挖掘,模型本真也在向前快速迭代,所以從這個邏輯來講,任博冰認為應用本身還沒有完全爆發。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財經APP

推薦閱讀: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