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基金股權變更落地 “失去的十年”夢醒?

  截至4月20日,曾經的旗艦基金東吳嘉禾優勢,近三年收益率為-21.91%。在同類872隻可比基金中排名751位。

  時代周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4月14日,東吳基金髮布工商變更登記公告,宣布上海蘭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蘭生”)向海瀾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瀾集團”)轉讓其所持公司全部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辦理完畢。

  這次始於2008年的股權變更,終於畫上了句號。

  與股權變更遲遲未能落地相對的,是東吳基金在此期間經歷了三任管理層,整體發展陷入滯后。

  “過去確實錯過了一些發展機會。”東吳基金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海瀾集團苦等九年

  根據工商變更登記公告,上海蘭生向海瀾集團轉讓其所持公司全部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辦理畢。此次變更后,公司的股東及持股比例為: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70%股權,海瀾集團有限公司持有30%股權,公司註冊資本保持不變。

  公開資料显示,東吳基金成立於2004年9月2日,註冊資本1億元,發起人東吳證券有限公司、上海蘭生、江陰澄星實業集團分別持股49%、30%及21%。

  事實上,上海蘭生早已萌生去意。

  2008年,上海蘭生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所持東吳基金30%的股權,掛牌期從5月27日-6月26日,掛牌價格為8400萬元。據了解,當時共有兩家以上的受讓方參与競買,其中之一便是海瀾集團。

  同年8月,海瀾集團最終以1.07億元,摺合每股3.59元的價格,競得東吳基金30%的股權。不過,作為持牌機構,基金公司的股權變更需要獲得監管機構批准方能生效。而這一等就是九年,直至2017年9月,東吳基金股權轉讓一事方獲得證監會批准。

  根據上海蘭生掛牌東吳基金股權時披露的信息,截至2007年年底,東吳基金總資產為2.55億元,旗下兩隻基金管理規模共計93億元;若加上2008年4月成立的第三隻基金,上述股權掛牌轉讓前,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合計130億元。業績方面,2007年,東吳基金營業收入為1.23億元,凈利潤2798萬元。

  以海瀾集團的收購價格計算,相當於12.39倍的PE,0.0276倍的P/AUM(股價/每股管理資產)。以當時行情來看,東吳基金股權的估值不算低。2008年5月,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以1.5億元收購中海基金15.385%股權,以後者2007年年底的資產及業績情況計算,相當於7.39倍的PE,0.0402倍的P/AUM。

  東吳基金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上海蘭生退出是在“國有資本回歸主業”的背景下進行,然而該項交易卻遲遲未能獲得證監會的批複。另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海瀾集團的民營背景,或是股權變更數年未獲批複的原因。

  海瀾集團1988年成立於江蘇省江陰市,是國內一家知名的服裝企業,經營範圍包括紡織原料、紡織專用設備配件的銷售,利用自有資金對外投資、房屋租賃等。現有總資產500億元,2017年完成營業總收入800億元。

  自2002年參股華泰證券后,海瀾集團開始不斷擴大金融版圖。2007年,海瀾集團成立了專門負責私募股權投資的公司—江陰海瀾投資。此外,海瀾集團還參股了廣東發展銀行、江蘇銀行、江西銀行等6家銀行,以及南通藍海投資、麥瑞投資、宏易創業投資等近10家投資管理公司。

  海瀾集團的競買頗有些生不逢時,它的主業是服裝而非金融,而相關法規對其構成了一定限制。事實上,在2013年6月1日實施的新版《證券投資基金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修訂是主要股東的資質等方面,即放寬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准入條件,並允許公募基金管理人通過專業人士持股等方式實施激勵。這使得進入公募基金行業門檻大幅降低。

  根據批文,東吳基金於2015年10月才向證監會遞交了股權變更申請。換而言之,證監會用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審批。在轉讓完成后,海瀾集團方以持30%的持股正式成為東吳基金的二股東。

  “海瀾集團入股的目的主要是財務投資。”東吳基金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要求,非金融類的實業企業一般只能作為財務投資人蔘股基金公司,因此海瀾集團主要是參与董事會、擔任董事等職務,並不會涉及具體的公司管理。

  與上海蘭生掛牌時不同,如今東吳基金已經由東吳證券絕對控股。2014年2月15日,東吳證券公告稱,擬以不超過人民幣11,900萬元收購江陰澄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東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1%股權。此次股權變更迅速獲批,2014年9月17日,東吳證券公告相應工商變更手續已完成。

  失去的十年

  作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東吳基金在過去十年的表現可以用“低迷”來形容。

  從營收數據來看,東吳基金連續盈利,但總體表現不慍不火。東吳基金2016年實現營收23282.20萬元,凈利潤3140.40萬元;2015年實現營收25937.20萬元,凈利潤5199.93萬元;2014年實現營收20942.11萬元,凈利潤2885.78萬元。

  東吳證券2017年年報显示,截至報告期末,東吳基金管理的資產總規模達752.89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規模266.41億元,專戶資產規模256.09億元,子公司專項資產規模230.3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703.04萬元,利潤總額4911.34萬元。然而,倘若剔除專戶子公司及其貨幣基金的規模,其表現則不盡如人意。

  據海通證券研究所金融產品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17年末,東吳基金剔除貨幣基金后的規模為53.14億元,在全行業排名第78位。而2016年末剔除貨幣基金后的規模為83.48億元,排名第71位。倘若從有效規模的維度來看,2017年末有效規模為48.04億元,在行業排名第72位,而這應該歸功於其貨幣基金的保有量。

  不僅如此,東吳基金當下還飽受“迷你基金”困擾。4月18日,東吳深證100指數增強基金、東吳鼎利債券基金、東吳中證可轉債指數分級披露2018年一季度報告。以上3隻基金均出現低於5000萬元規模清盤紅線的情況,並在一季報中發布了凈值預警說明。數據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東吳深證100指數增強基金期末資產凈值僅為663.84萬元。

  據了解,公募基金規模如果連續2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大關,需要向監管層提交問題解決方案。若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低於5000萬元或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的情形,將觸發清盤條款。

  從公募資管規模的角度來看,東吳基金在過去十年陷入停滯。回顧該公司的發展歷程,曾經也有過一些亮點。譬如,前投資總監王炯在2008年基金排名戰中一戰成名,後來又在2010年卷土重來。

  不過,自王炯離職之後,東吳基金的投研殊少亮點。截至4月20日,曾經的旗艦基金東吳嘉禾優勢,近三年收益率為-21.91%。在同類872隻可比基金中排名751位。

  2016年1月,東吳基金董事長和總經理同時換帥,分別由東吳證券董事長范力、東吳基金原常務副總經理王炯接任。據了解,新的管理層喊出“二次創業”的口號,尤為重視人才激勵,考核機制更加靈活,並先後從外部引進和內部提拔了多名基金經理。

  3月7日,東吳基金髮布了兩份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增聘付琦為“東吳國企改革”的基金經理,和原基金經理秦斌共同管理該基金;還增聘劉瑞為“東吳新產業”的基金經理,和原基金經理戴斌共同管理該基金。

  原寶盈基金的投資總監、明星基金經理彭敢則於2017年2月底加入東吳基金,經過3個月的靜默期后,於7月14日接手東吳嘉禾優勢。2017年12月擔任新發基金—東吳雙三角的基金經理。

  不過,基金公司的投研再造是耗時日久的系統工程,從彭敢加盟之後的業績來看,並未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其執掌的東吳嘉禾優勢近一年的收益率為-5.65%,在2433隻同類可比基金中排名第2218位。

責任編輯:李鋒

推薦閱讀: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