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巨頭布局 指數基金拐點?

  來源:北京商報  

  今年指數基金這類被市場冷遇已久的投資工具重新得到重視,A股入摩、FOF破冰以及養老目標基金的蓄勢待發,都為指數基金髮展提供契機,各家基金公司也開始高調搶佔指數基金市場。日前,天弘基金在舉辦的“ 指數基金國際研討會”(以下簡稱“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將指數基金作為戰略發展業務。不久前,華夏基金也表示將在三方面大力推動ETF發展。然而,縱觀指數基金16年的發展歷程,該類基金並未受到投資者重視,總規模佔比不到4%,牛短熊長的市場環境、投研業績表現不佳、產品同質化嚴重也成為該類產品長期得不到青睞的主要原因。

  巨頭聚焦指數基金

  在去槓桿、破剛兌的監管基調下,保本、分級、貨幣基金等曾經在公募基金市場炙手可熱的產品,如今發展遇阻走下坡路,行業也在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低調已久的指數基金今年被大批基金公司推到了台前。

  如依賴餘額寶實現逆襲的天弘基金,在遭遇一系列監管加碼后,再難延續以往的擴張勢頭,另闢蹊徑成為公司發展當務之急。近期天弘基金在北京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將指數基金作為公司戰略發展業務。

  無獨有偶,另一公募基金巨頭公司華夏基金也已將未來發展戰略部署聚焦於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華夏基金原總經理湯曉東表示,未來將在三方面大力發展ETF。一是對傳統指數產品完成布局之後,華夏基金將不斷引入國際先進指數、量化投資理論和方法,把一些能夠捕捉市場特徵、長期帶來超額收益的因子做成一系列策略指數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解決方案。二是發展商品類ETF。三是發展一些主題性、跨境概念的ETF,服務於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

  近日,華夏基金便推出一隻新產品——華夏戰略新興成指ETF。

  除了華夏和天弘基金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還有部分基金公司推出了一些區域發展主題的指數基金。5月15日,南華基金申報的南華中證杭州灣區ETF獲批,從基金名稱看,該指數基金跟蹤的是中證杭州灣區指數,是一隻典型的區域主題ETF,瞄準了大熱的杭州灣區投資主題。

  在此之前,先鋒基金、廣發基金、工銀瑞信三家基金公司也將產品線布局至京津冀地區,其中先鋒基金申報中證京津冀協同發展主題指數增強型基金(LOF)、廣發基金申報了中證京津冀協同發展主題ETF及其聯接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則將工銀睿智深證100(159901,基金吧)指數分級基金變更註冊為中證京津冀協同發展主題指數(LOF)。

  恰逢A股入摩倒計時, 還有更多的基金公司選擇將產品線布局鋪向海外指數基金市場。根據證監會最新下發的基金募集申請表,截至5月11日,已有15家基金公司上報了28隻MSCI指數基金,其中16隻已於年內獲批允許募集。

  潛伏多年發展遲緩

  今年是公募基金行業發展20周年,也是指數型基金髮展的第16個年頭。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儘管指數型基金在公募市場上已“盤踞”多年,但遲遲未能等來發展紅利期。

  數據显示,目前全市場的指數基金規模約為4900億元,不足公募基金總規模的4%,且迷你基金數量較多,成為公募基金清盤轉型的重災區。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有47隻指數基金申報變更產品註冊,其中變更為主動管理類指數基金的有10隻,如“景順長城中證800地產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申請變更為“景順長城睿益靈活配置定期開放混合型發起式基金”,銀河基金也申請將旗下3隻ETF變更為債券基金。此外,華安基金旗下也將“華安創業板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聯接”轉型為“華安全球穩健配置基金”。

  受累於牛短熊長的A股市場環境,被動跟蹤市場的股票指數基金業績也表現平平,從股票指數基金收益率指標來看,同花順(300033,股吧)iFinD數據显示,截至5月21日,可統計近三年業績的被動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7.57%,增強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8.84%。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4.84%。

  將時間軸定格至今年,今年以來被動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別為-1.54%、-1.38%,均低於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業績比較基準。

  除此之外,指數基金同質化現象也較為嚴重。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指出,市場上的指數基金普遍同質化較為嚴重,這主要源於缺乏差異化的數據源,好的數據源還是比較容易得到基金公司認可的,這也正是這幾年指數基金髮展的根本,但簡單的同質化指數產品很難在後發的情況下獲得發展機會。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坦言,“一個好的指數源並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因子的有效性、與市場的相關性都與量化基金有很大的不同”。他認為,好的指數源應該是對市場的各項指標關聯度更高,指數源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產品表現的差異。這也是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對指數源極其慎重的原因。

  拐點能否形成存爭議

  即便指數基金近年來發展頗為不順,但隨着國內FOF正式開閘、智能投顧和組合投資興起,以及養老金長期資金入市可期,都為指數基金的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日前,在天弘基金舉辦的“指數基金國際研討會”上,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也大膽地提出,指數基金或正在迎來一個拐點,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與胡立峰同樣看好的還有中證指數公司研發部副總監趙永剛,他指出推進指數基金髮展的一大因素即政策紅利,若未來公募基金甚至ETF能進入養老金投資池,指數基金規模数字值得期待。

  在盈米財富創始人兼總裁肖雯看來,資管新規發布后,資管機構回歸資產管理的本源,凈值型產品是未來轉型的趨勢,公募基金尤其是指數型基金有其天然優勢。而且隨着客戶形成在線交易習慣,對基金銷售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指數基金將從中受益。此外,隨着智能投顧和組合投資的興起,投資者逐步意識到,機器和算法可以幫助自己獲得市場的投資收益,而指數產品也是其中非常好的投資工具,這一市場的崛起也會為指數投資帶來機遇。

  據金貝塔研究總監朱艷透露,從國外專做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諮詢的機構數據來看,2017-2030年中國資本市場行業將迎來大發展,預測2019年增速為15%,2019年以後增速為12%。在她看來,指數基金將高於以上速率,範圍在20%-25%,2019年底規模在6500多億元,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然而,與上述市場分析人士樂觀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公募基金研究專家則對指數基金未來發展提出了部分擔憂,認為當前投資者對指數基金認識有限接受度不高、產品投研業績平平、A股市場不穩定仍是指數基金髮展掣肘的主要原因。大泰金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驊表示,指數基金的投資管理過程是對相應的目標指數進行被動跟蹤的過程,並不會頻繁地進行主動性的投資。雖然能夠通過較為程序化的交易來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但是調整頻率並不高,再發生像中興通訊(000063,股吧)這類突發事件並不利於提前調整。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目前我國投資者教育並不深刻,不少基金持有人在牛市高位盲目申購,在下跌中贖回,指數基金因為沒有基金經理的擇時更加考驗投資者本身的投資能力,選擇基金本身就是為了藉助專業投資的力量,如果在選擇各類指數中糾結,就喪失了基金投資的意義。

  那麼指數型基金將如何發揮優勢?天弘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熊軍表示,未來指數基金的發展,一方面可進一步豐富指數基金品種,從配置角度考慮,提供多個風險敞口,可從不同角度獲益。另一方面,可細化指數基金配置系統,儘管指數基金從策略組合來說屬於被動,但何時投指數以及如何投永遠都是主動的,因此需理解指數的配置場景。

  北京商報記者 王晗/文 賈叢叢/製表

 

責任編輯:曹婕

推薦閱讀:13.2